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ID:44643347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_第1页
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_第2页
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_第3页
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收治的12例涎腺淋巴上皮病患者资料,分析发病特点、临麻表现、常规体检和影像检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发生于腮腺者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5例,肿瘤加腮腺浅叶深叶部分切除4例。发生于颔下腺和舌下腺者均行全部腺体切除。结果:均以腺体肿大或腺体内发现肿瘤为主要症状。术前误诊为混合瘤者8例(67%)o术后病理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11例,淋巴上皮癌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淋巴上皮癌术后行补充放射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10

2、年,无1例复发。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病缺乏临床特征性表现,容易误诊。手术治疗是本病主要治疗方法。【关键词】涎腺肿瘤;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IR739.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00-01涎腺淋巴上皮病是淋巴细胞浸润涎腺,腺泡组织被淋巴细胞破坏或取代的一种好发于大涎腺的疾病。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发病率低。我科自2003-2012年共收治涎腺淋巴上皮病12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8岁〜65岁,平均年龄45.2

3、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平均1.35年。1.2临床表现。发生于腮腺8例,颌下腺3例,舌下腺1例,腮腺颌下腺同时发生1例。其中1例双侧腮腺同时发生,2例双侧颔下腺同时发生。均以腺体肿大或腺体内发现肿瘤为主要症状,2例轻度疼痛,1例轻度口干感。1.3诊断和治疗。经临床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10例行CT检查,CT影像主要显示为腺体内密度不均匀软组织团块。术前诊断为混合瘤者8例,余诊断为腺体肿瘤性质待查。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发生于腮腺者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4例,肿瘤加腮腺浅叶深叶部分切除4例。发生于颔下

4、腺和舌下腺者均行全部腺体切除。2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11例,病理特点为腺体内淋巴细胞浸润和腺泡萎缩,腺体实质被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代替,并有散在的具有特征性的上皮——肌上皮岛。淋巴上皮癌1例,淋巴上皮癌术后行补充放射治疗。其屮冇1例发生轻度面瘫,经药物治疗痊愈,2例发生腮腺漏,经局部加压包扎痊愈。术后随访6个月〜10年,无1例复发。3讨论3.1病因病理。1892年德国医师Mikulicz首先描述此病,后称Mikulicz病。其特点为腮腺、颔下腺、泪腺対称性肿大,有时有疼痛、口干、眼干等症状[1]

5、。1952年Godwin[2]报告11例Mikulicz病,并提出“良性淋巴上皮病”这一病理名称,后沿用至今。涎腺淋巴上皮病是发生于涎腺的一种少见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文献其致病因索可能是多方面的,涉及遗传因素、性激素、免疫因素及病毒感染,其中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与淋巴上皮病是否存在病因学关系,目前的研究对此争议颇大。病理上表现为涎腺内淋巴细胞浸润和腺泡萎缩,腺体实质不同程度地被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代替。在淋巴上皮浸润屮冇散在的具冇特征性的上皮一肌

6、上皮岛。认为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中的淋巴细胞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前者可发生各类淋巴瘤,后者可以发生上皮的癌变,称为“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或“淋巴上皮癌”。3.2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本病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该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腺体无痛性肿瘤,本组全部以腺体肿大或腺体内发现肿瘤为主要症状,只有2例腺体轻度疼痛,1例轻度口干感。多数误诊为腺体混合瘤(67%),无1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因涎腺混合瘤也表现为无痛性肿瘤,病程长,与淋巴上皮病极为相似,加之后者发病率低,容易误诊。文献报道误诊为混合瘤者达40%

7、[3]。腮腺导管造影有助于术前诊断,而最终须依靠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干燥综合征(SjOgren综合征)是一种与该病有同样症状的疾病,表现为涎腺弥漫肿人,病理上也有相似之处。但该病有明显的口干、眼干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实验检查,可有血沉加快,低白蛋白和球蛋白血症,丙种球蛋白升高,抗核抗休和类风湿因子阳性等结果。有人认为淋巴上皮病和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4、5],但也冇学者不同意上述观点,因为:①涎腺淋巴上皮病变多似混合瘤,而干燥综合征其涎腺肿人为弥散型,边界不清:②涎腺淋巴上皮病变症状上除个别

8、有口丁外,无「燥综合征症状和关节痛史;③涎腺淋巴上皮病变实验检查未见特殊,而干燥综合征在血沉、蛋白电泳、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有阳性表现[6]。根据该病有多腺体肿大倾向,实验室检查排除干燥综合征,再结合影像检查,应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3.3影像学检查。CT常表现为腺体增大、密度增高。因末梢导管扩张而呈点状、小囊状低密度影。部分表现为屮等强化的软组织块影,边界清楚或不清楚[7]。因CT表现缺乏特征性,加上临床少见,本组部分患者虽术前进行了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