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

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

ID:44641526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_第1页
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_第2页
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_第3页
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_第4页
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源形势变化及高职院校应对策略摘要:随着本科高校扩招及生源总量的持续下降,我国高职院校生源出现短缺现象,如何保证稳定有较高质量的生源,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完善职业教育支持体系。同时,高职院校也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职校本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以质量吸引生源。关键词:生源状况高职院校策略根据近几年来的生源状况和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推测,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背后,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生源危机,要实现整个高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影响高职院校生源的相关因素,对症下药解决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危机。一、高职院校生源状况及成因1.生源总量持续下降。据南京财经大学程瑶、章

2、冬斌教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出生率的分析,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了最高峰,2009年以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将减少30%左右。据报道,2008年山东省考生人数80万,2011年下降到58万,四年间锐减22万,占比达27.5%o江西省适龄高考人数2008年为38.4万,2011年为28.8万,高考人数三年锐减10万。江苏省2009年考生人数约为54.6万,2011下降到49.97万,据专家分析预测,江苏的考生人数将继续减少至40万的规模。生源的持续减少和毛入学率的逐年攀升,意味着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危机。种种迹象

3、表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高职院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和重新洗牌。1.本科院校扩招。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两方面迅速扩张,各省市先后都升格了一大批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本科高校连年扩招,从2008年开始,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经从2008年的57%增长到2011年的72.3%。目前已有8个省份的录取比例超过80%,黑龙江省达到90%以上。2011年全国扩招3万人,几乎都是三本以上高校。江西省内13所本科高校增加了招生计划,比上年增1.61%0独立学院由于依托本科学院办学,学历层次为本科,其吸引力方面强于高职学院,对处于高考招生最低端的高职

4、招生将进一步挤压。3•考生观念发生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国外教育机构扩充生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外高校凭借在资源、声誉、办学历史、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使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攀高,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输出国之一。从1978年到2010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90.5万,出国留学人数年平均增长25.8%,2010年出国留学占放弃上大学人数的20%左右。同时随着考生观念从'‘上大学”到“选大学”的转变,放弃高考、放弃填报志愿、放弃录取后报到等'‘三放弃”考生人数增多。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放弃高考的人数达到8

5、4万,占当年高考人数的10%o考生录取后不报到现象严重,即使是公办本科院校,每年有10%左右的考生不报到,高职高专的比例还会更高,部分民办高校的报到率甚至50%都不到。二、高职院校应对策略影响高职生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生源总量、政府导向、学校声誉等。在社会生源总量确定的情况下,品牌与特色便成为学生及家长选择教育服务的第一要素,成为高职院校寻求市场“突围"的首要法宝。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生源危机则成为它们做大做强的压力和动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1.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院校发展活力。随着社会生源总量的下降,高职院校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自身发展

6、。按照办学定位明确、内部管理科学、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条件配备齐全、就业优势明显的要求推进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学校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专业建设,做大骨干专业、做强品牌专业、突出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推进课程教材改革,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人事制度分配改革,构建职业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学校发展活力。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亮点,增强院校吸引力。职业教育要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7、完善学分制、弹性学制及"学分银行”制度。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企业、行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对接的育人机制,构建校企合作互动平台。促进产业对接专业、岗位对接课程、车间对接基地、师傅对接师资、厂长对接班子,实现教育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走精品办学路子,通过个性化教育教学来打造学校品牌,以质取胜,最终形成招生、就业及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2.开展职业培训,提升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扩大院校社会影响。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工业化进程一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