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

ID:44638814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1页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2页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3页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4页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5页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6页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_第7页
资源描述:

《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皮肌炎中医治疗进展关键词:皮肌炎;中医药;综述皮肌炎(Dermatomypsitis,DM)是一组以骨骼肌的炎性病变为主的口身免疫性疾病,多侵犯四肢近端及颈部肌群,表现为肌无力、肌痛等,并伴有特征性皮疹。近几年由于许多医家对皮肌炎给予了很多的重视和研究,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都获得了很人的提高。现将皮肌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概述。1病因病机现代各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纭,杨旭鸣认为本病“当以虚立论”,以阴虚为主,真阴不足为本,本虚标实,郁热、湿热、风湿、瘀滞等为其病邪,为标实。张东明嘲根据中医“脾主肌肉”、“

2、肺主皮毛”、“肾藏精,精生血”等理论,指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脾、肺、肾功能失调。体虚卫外不固,致风寒湿毒等邪气乘虚而入,内外相感,浊邪困滞,气血阻滞,留于肌肉、经络、关节,以致经脉闭塞,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进而肌肤失养。邓中光认为木病多虚实夹杂,多由于禀赋不足,气血内虚,病邪侵袭,致湿热交结,气血凝滞,经络闭阻而病发。尹远平认为,本病之起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卫外不固,而致邪毒内侵,伤及肺脾所致。“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肺脾受伤,表现出皮肤、肌肉之病变正气虚,阳气不足,邪毒外中,滞留于皮肤、肌肉、经络,痹阻

3、不行,营卫失和,气虚血燥,以致肌肉失养,皮肤变硬,肌肉萎缩,瘫痪不用为苴病机。朱秀惠等认为木病发病机理概括为五脏虚损为木,寒湿、湿热、痰瘀为标,标实郁久化热生毒。同时发现此病发作期、复发期,标实为主,中间恢复期,标实本虚并重,临床缓解期,本虚为主。袁兆庄认为皮肌炎一病为营卫不固,风湿寒侵,导致脾肺受邪,痹瘀化热而出现皮红肌痛,日久往往致气虚血亏。牛明玲认为本病病因除体质因素外,多因寒湿之邪侵入肌肤,阻滞经络,阴寒偏盛,不能温煦肌肤,或因七情内伤,郁久化热生毒,久病可致阴阳气血失调,气机不畅,正不胜邪,气血瘀阻,毒邪犯脏。邱

4、志济认为,本病致病原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气血两虚,外邪乘虚而袭,“主客交病”之故。李嘉庆将病因病机分3期而论:急性期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阴虚阳盛,感受风热邪毒,侵及气营致气营两燔,血凝肌肤,发为红斑;累及血分,致瘀血阻滞;甚则热毒内攻脏腑,出现脏器损害。屮间期乃热势已减,气阴两虚,余邪未尽所致。慢性期按痿辨证。总之,各个医家都根据自己对该病的认识,从中医学理论对本病病因病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见解,对皮肌炎进一步研究和认识都将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2治疗2.1辨证论治杨旭鸣治疗14例,分为3型:⑴阴虚内热证,宜养阴清

5、热,基木方:生地、知母、黄苓、生惹及仁、忍冬藤、五加皮、岗黏根、羊蹄根、枸杞子、绿豆衣、牛膝、猪苓、茯苓、地肤子;(2)脾肾两虚证,治以健脾补肾,基本方:黄罠、白术、生地、炙龟板、杜仲、续断、菟丝子、黑大豆。落得打、接骨木、六刀雪能抑制肾脏纤维化,加强肾脏代谢功能,用治蛋白尿;⑶瘀热痹阻证,用清热通痹,基本方;忍冬藤、岗黏根、虎杖、生慧及:仁、牛膝、黄苓。重度关节痛加羌活、木防己。但羌活性热不宜多用。木通对胃肠道刺激大,用量一般不超过12go强调治疗以养阴为主。顾止华对6例确诊的皮肌炎病人分2型论治:(1)湿热蕴结型:4例

6、。治以清热化湿为主,药用党参、丹参、佩兰、姜半夏、茯苓、白蔻仁、攻仁、白术、苍术、防风、黄罠等药加减;(2)阴虚内热型:2例。治以滋阴凉血,清热解毒。药用生地、熟地、赤芍、丹皮、女贞子、白鲜皮、蝉蜕、黄苓、金银花、蒲公英等药加减。治疗结果:1例肌痿晚期,死仁显效2例,治愈3例。茅建春等认为该病分为发作期及缓解期,每期又有不同证型。(1)发作期:①热毒炽盛,蕴积肌肤,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②素体阳虚,寒湿入络,治以散寒化湿,温阳通络,方拟防己黄罠汤合乌头汤加减。③邪热陷肺,内陷心营,治以清肺

7、解毒,清心凉营,方拟清瘟败毒饮合清营汤加减。(2)缓解期;①脾气亏虚,治以益气健脾为主,佐以利湿,方拟补中益气汤合防己黄茯汤加减。②肝肾阴虚用六味地黄汤合大补阴丸。③脾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加减。④气虚血瘀拟补阳还五汤加味。⑤肝旺脾虚用清肝饮合二至丸加减。⑤脾虚湿困用防己黄罠汤加味。瞿辛则把皮肌炎分为3期:(1)急性活动期:以热毒炽盛证或毒邪化热证为主。治当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清瘟败毒饮加减。(2)亚急性活动期:①湿热蕴蒸证,治以清热化湿,通利经脉,用三妙散加味。②风寒湿痹证(或寒湿凝滞证),治以祛风散寒,除湿健脾。(3)慢性

8、期:①心脾两虚证(或阴阳失调,气血两虚),治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用归脾汤加减。②阳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治以温肾散寒,活血通络,用阳和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路志•正等认为本病早期多属痹证和阴阳毒临床表现,中晚期痿证的表现居多,将其分为:(1)客表伤肺证,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2)脾虚湿热证,方用升阳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