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5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组(观察组)和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4、12、18、24、48周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观察组92.3%(24/26),对照组88.5%(23/26);完全缓解率观察组为34.6%(9/26),对照组30.8%(8/26),两组疗效
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o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能有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关键词:来氟米特;环磷酰胺;泼尼松;肾病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9)06-1016-03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常根据其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分为激素敏感型、激素依赖型、激素耐药型,后两者统称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目前常用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治疗,但是长期使用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有许多副作用,如严重感染、骨髓和性抑制、神经内分泌紊乱、骨质疏松、致癌和致畸等[2,3]。来氟米特(Lef
3、lunomideLE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是一种合成的异嗯类化合物,具有免疫抑制及抗增殖作用,广泛应用于风湿性疾病中,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4、5],国内外逐渐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短期治疗中显示较好的疗效[6,7]。笔者观察了长期应用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大量蛋白尿03.5g/24h);低白蛋白血症(0.05)o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4、(P>0.05)o1.2治疗方法观察组:来氟米特先予负荷量50mg/d,连用3d,然后改为30mg/d,5〜6个月后减到20mg/d,1年后减到1Omg/d;同时联合泼尼松0.8〜1.0mg•;kgT•;dT,治疗8周后逐渐减量,3~4个月减到W0.5mg•;kg-l•;d-1。对照组:予环磷酰胺冲击(每次0.75-1.00g/m2体表面积,每月1次,连续6个月后改每3个月1次),总量W150mg/kg;泼尼松治疗同观察组。两组用药期间均禁止合并使用其他类型的免疫抑制剂。1.3观察指标观察
5、治疗前和治疗后4、12、18、24、48周相关临床指标变化,主要包括尿常规、血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同时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1.4疗效评定完全缓解:尿蛋白转阴,尿蛋白定量小于0.3g/24h,尿常规检查正常,血浆白蛋白235g/L,血肌肝正常。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下降250%,血浆白蛋白上升230g/L,肾功能好转。无效:尿蛋白定量下降〈50%,或肾功能恶化。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合计为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尿蛋白定量下降±50%的时间。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土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数表示。治疗前后计
6、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两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血白蛋白上升、24h尿蛋白定量、血脂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表1)。2.2缓解率观察组的完全缓解率为34.6%(9/26),部分缓解率为57.7%(15/26),总有效率92.3%(24/26)o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30.8%(8/26),部分缓解率为57.7%(15/26),总有效率88
7、.5%(23/26)。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内有效率:观察组73.1%(19/26),对照组53.9%(14/26),治疗12周内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o详见表2o2.3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3.9%)治疗1月时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2〜2.5倍,即给予来氟米特减量,并加用护肝药治疗2周后正常,继续用来氟米特正常剂量,丙氨酸转氨酶无再升高;3例(11.5%)出现腹泻;1例(3.9%)恶心;1例(3.9%)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1%(
8、6/26)o对照组1例(3.9%)出现血白细胞低于3.0X109/L.1例(3.9%)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2例(7.7%)恶心、呕吐,2例(7.7%)脱发,1例(3.9%)细菌性肺炎,1例(3.9%)带状疱疹,1例(3.9%)月经紊乱,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