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肽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肽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西肽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西肽普兰组35例和丁螺环酮组32例。于治疗前及治疗l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v末,西肽普兰组显效率68.6%,总有效率82.7%;丁螺环酮组分别为62.5%,85.5%(x2-0.27,0.28,P>0.05);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西肽普兰组治疗l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V0.01),丁螺环酮组治疗2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同期评分西肽普兰组治疗lw末较丁螺
2、环酮组下降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西肽普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显著,与丁螺环酮相当,但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关键词】西肽普兰(喜普妙);丁螺环酮;广泛焦虑症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较肯定,西肽普兰同时具有抗抑郁及抗焦虑作用[l]o为观察其对广泛焦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两种药物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4分;(3)排除躯体疾病、物质
3、依赖者及哺乳期妇女或孕妇。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肽普兰组35例,其中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36土12)a,平均病程(3.6±1.3)a;HAMA总分(25.2±6.6)分。丁螺环酮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38±10)a,平均病程(3.8土1.2)a;HAMA总分(25・4±7・0)分。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o1.2方法1.2.1治疗方法入组前停用其他抗焦虑药至少2wo西肽普兰起始剂量10mg*d-l,2w内加至20mg・dT;丁螺环酮起始剂量15mg・dT,2w内加至20mg〜45mg•d-1。疗程6wo1.2.2疗
4、效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lw、2w、4w、6w末采用HAMA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同期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脑电图、心电图检查和测量体重。疗效判定: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减分率275%为痊愈,250%为显著进步,225%为进步,<25%为无效。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x2检验和t检验。2结果2.1临床疗效西肽普兰组痊愈9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5例,无效6例;脱落3例。显效率68.6%,有效率82.7%。丁螺环酮组分别为7例,13例,8例,4例;脱落1例。显效率62.5%,有效率8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
5、2=0.27,0.28,P>0・05)。2.2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结果,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略)注:与同组前一次评分比较**P<0・01。表1显示,HAMA评分西肽普兰组治疗l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丁螺环酮组治疗2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V0.01),两组均随治疗的延续呈持续性下降;同期评分西肽普兰组治疗lw末较丁螺环酮组下降显著(PV0.05)。2.3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口干、便秘等,且程度均较轻微;西肽普兰组10例,丁螺环酮组9例,两组比较差杲无显著性(P>0.05)o3讨论广泛性焦虑是一种较为常见
6、的精神障碍,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西瞰普兰是5轻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剂,对5轻色胺(5HT)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它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而且对各种形式的焦虑障碍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本研究显示,治疗6w末,西肽普兰组显效率68.6%,总有效率82.7%;丁螺环酮组分别为62.5%,85.5%(P>0.05);HAMA评分西肽普兰组治疗l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丁螺环酮组治疗2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同期评分西肽普兰组治疗lw末较丁螺环酮组下降显著(P<0.05)
7、。提示两组疗效均显著,总体疗效相当,但西肽普兰组起效更快。与谢斌等研究结果相符[2]。本研究还显示,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恶心、口干、便秘等,且程度均较轻微无须特殊处理,随用药时间延长有些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提示两组治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此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表明西肽普兰可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参考文献】[1]王秋玲,高美荣,张增•西瞅普兰与阿普醴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对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22[2]谢斌,王祖承•抗焦虑新药-丁螺环酮的研究与应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199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