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ID:44566151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_第1页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_第2页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_第3页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_第4页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5例肝硕化患者(肝硕化组)与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并根据不同肝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各组间比较,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逐渐升高,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s二0.469,P<0.001);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总胆汁酸越高。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

2、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关键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总胆汁酸(TBA)肝硬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致病因子反复或持续作用下,肝细胞呈弥漫性增生形成纤维隔,最终分割、破坏正常肝小叶结构,代之以硬化性结节或假小叶形成为特征的病理性改变[1]。临床上早期因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冇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多钟并发症。我院消化科从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住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155例及健康体检者60例进行血清总胆

3、汁酸(TBA)及常规肝功检测,以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判定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病例与分组1)肝硕化组收集我院消化科从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住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155例,其中男94例,女61例;年龄为18〜81岁,平均年龄(54.95土13.31)岁。按照肝硬化Ch订d-Pugh肝功能储备分级标准,A级45例,B级72例,C级38例。诊断符合2000年9月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排除原发性心肺及肾脏疾病、代谢性疾病、肠道疾病及内分泌疾病。肝硬化各级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P>0・05)。2)对照组对照组60例,我院体

4、检中心健康查体判为健康的60位成人,男30例,女30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50.23±12.72)岁,排除肝脏及胆囊疾病。肝硕化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o1.2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血标本,送本院检验中心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测定。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同时检测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Y-谷氨酰转肽酶等项目。1.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均为偏态分布,用(M±Q)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用等级相关分析分析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程度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

5、的关系。检验水准Q二0.05,秩和检验三个样本两两比较时,调整检验水准为a?=0.0167o2结果2.1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血清TBA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肝硬化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40.8±64.0umol/L高于对照组的9.8±3.4u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如表2所示,肝硬化各组间比较,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逐渐升高,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o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s二0.469,P<0.001);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总胆汁酸越高。木次研究结果表明,肝硬

6、化患者的总胆汁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总胆汁酸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逐渐升高,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Caectecker等[2]报道相一致。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血清白蛋白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肝硬化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阳性率达78.7%,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并有A-B-C逐级升高趋势,在C级达到100%。机理可能是:肝脏是合成、并从门静脉摄取胆汁酸的唯一场所,其代谢具有与胆红素代谢相类似的“肠-肝循环”生物模式。胆汁酸进入肠腔后绝大部分在回肠和结肠被重吸收并

7、进入门静脉。70%〜90%在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重吸收[3]。因此,血清中仅存在极微量的胆汁酸。而肝硬化患者,一方面,由于肝内炎症、肝细胞变性坏死致肝功能降低使肝脏对胆汁酸的摄取、清除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肝硬化时,由于门-体静脉分流,门静脉中的胆汁酸直接进入体循环,导致血清总胆汁酸增加。胆汁酸肠肝循环时肝摄取及清除胆汁酸的能力下降,表现为外周血总胆汁酸水平呈显著增高,其中肝细胞摄取的总胆汁酸减少是肝脏疾病血清总胆汁酸升高的主要原因[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