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内力分析(二)(精品)

梁的内力分析(二)(精品)

ID:44433705

大小:404.7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梁的内力分析(二)(精品)_第1页
梁的内力分析(二)(精品)_第2页
梁的内力分析(二)(精品)_第3页
梁的内力分析(二)(精品)_第4页
梁的内力分析(二)(精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的内力分析(二)(精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案首页课题6题目的及要求L2.重点难点:••点点二—二隹课型及学时课吋授?-r:羽2::型吋课学教学方法法授讲教学后记授课H期:2010年10月19日授课班级:10251-102522.某段直梁在几种荷载作用卜•剪力图和弯炬图特征在几种荷载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一段梁上的外力情况向下的均布荷载q无荷载集中力亠集中力偶11!==)剪力图上的特征向下方倾斜的直线4或弋水平直线,一般为_■或—Q-在C处有突变在c处无变化―—弯矩图上的特征下凸的二次抛物线一般为斜直线或/在C处有尖角在C处有突变最大弯矩所在截面的可能位置在伦=0的截而在剪力突变的截

2、而在紧靠C点的某一侧的截而教学内容:课题6梁的内力分析(二)、弯矩、剪力和载荷集度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如图所示,梁上各段(不含控制截面)的荷载分两种悄况:①存在分布荷载,q(x)HO,如简支梁上的CD段。②无荷载作用,q⑴=0,如梁上的AC、DE、恥段。q⑴=0为g⑴H0的特殊情况,所以只讨论qd)HO的情况。1.弯矩、剪力和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Iq(工)I务X——二卄夕(b)dFQ(x)dxdM(x)dxdx二q(x)利用上述规律,可以较方便地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而不需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炬方程。具体做法是:先求出支座反力(如果需要的话),再由左至右

3、求出儿个控制截面的明力和弯矩,如支座处、集屮荷载作用处、集屮力偶作用处以及分布荷载变化处的截面。注意在集中力作用处,左右两侧截面上的剪力有突变: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左右两侧截面上的弯矩有突弯。在控制截面之间,利用以上关系式,可以确定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线型,最后得到剪力图和弯矩图。如果梁上某段内冇分布荷载作用,则需求出该段内剪力尸°=0截而上弯矩的极值。最后标出具有代表性的剪力值和弯矩值。3.简易作图法:利用内力和外力的关系及特殊点的内力值来作图的方法。绘制剪力图、弯矩图的步骤:(1)建立Fq・x、M-x坐标系;(2)确定控制面及其上之F©、M值,并

4、标在Fq-x.M-x坐标中;(3)确定控制面Z间的伦、M图形。控制面的概念:外力规律发生变化截面一集中力、集中力偶作用点、分布载荷的起点和终点处的横截曲。[例1]画如图(a)所示外伸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解:(1)求支座反力。山平衡方程功厶=0得F^=148kN得Fa=72kN(2)计算控制截面的剪力和弯矩截面1和2:Fei=FC2=72kN仏=0M尸72x2=144kN・mAv截面3和4:Fqy=72kN伦尸72-20x8=88kNM3=72x2-160二-16kNmM尸Mb=-20x2-20x2x172x2=-80kN-m(由截面右侧外力计算

5、)在CB段内冇一截面上的剪力伦=0,在此截面上的弯矩有极值。由(兀)=72—20x=0得x=3.6m此即%=0的截而距C点的距离。计算该截而的弯矩可根据截面一侧的外力计算,得^.nax=72x(2+3,6)-16020x3.6x3.6/2=113.6kN-m截血5和6:FC5=20+20x2=60kNFQ6=20kNM5=Mb一80kN-mAf6=二0(a)(b)801441116剪力图和弯矩图如图(b)(c)所示。由图可见,全梁的最人剪力产生在截面4,最人弯炬产生(3)绘制全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在截面2匕其值分别为

6、F2

7、max=88kN

8、M

9、

10、max=144kNm二、用叠加法绘制弯矩图1.叠加原理一般而言,只要所求的量(如内力、位移等)是荷载的线性函数,则可先求该量在每一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值,然后亞加,即为几个荷载联合作用下该量的总值,此即叠加原理。2.叠加法绘内力图在多个荷载作用下,梁的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各个荷载单独作用所引起的弯矩的叠加,这种求弯矩的方法称为叠加法。3.叠加法绘内力图步骤:(1)荷载分组。把梁上作用的复杂荷载分解为几组简单荷载单独作用情况。(2)分别作出各简单荷载单独作用下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各简单荷载作用下单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可查表。(3)叠加各内力图上对应截血

11、的纵坐标代数值,得原梁的内力图①FFlFq图iQlQi2Fq图Fq警^Tb^、……F[例2]用叠加法绘制如图所示外伸梁的M图。)F2«600N

12、f=500NH

13、D//X/1F:»500NDmbma~rbi(d)M图ZZ§7T解:(1)分解荷载为尺、局单独作用情况。(2)分别作二力单独作用下梁的弯矩图,如图(b)(c)所示。(3)叠加得梁戢终的弯矩图。有两种叠加方法。第1种方法:叠加A、B、C、D各截面弯矩图的纵坐标,可得0、45N・m、-150N・m、0;再按弯矩图特征连线(各段无均布荷载均为直线),得如图(a)所示。第2种方法:在岡图的基

14、础上叠加M2图得如图(d)所示。其屮feiAC梁段的弯矩图时,将"线作为基线,由斜线中点於向下量取bb]=120N・m,连abi及cbi,三角形即为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