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ID:44038832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8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木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外科TCU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依据是否应用依达拉奉将90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依达拉奉组60例。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后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重型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一

2、种,近年来随着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的增高,其继发的脑损伤发生率也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1]。急性重型脑损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作者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情况,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外科ICU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90例进行观察,依据是否应用依达拉奉将90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2.8土13.4)岁,出血位置:脑室8例,脑干5例,基底核6例,皮质下7例,小脑4例。依达拉奉组60例,其中男42例,女

3、18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1.4±12.7)岁,出血位置:脑室15例,脑干8例,基底核19例,皮质下16例,小脑2例。90例患者冇不同病程的高血压病史,采用CT进行辅助检查可见颅内出血病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5分。1.2方法两组患者均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通过CT扫描观察患者血肿特点,在血肿距离头皮层最近位置,进行穿刺,注意避让主要血管和脑部重要功能区,全麻下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头皮,将颅骨钻孔并•且扩大,于硬脑膜做一个十字形切口,切开脑皮质,达到血肿腔,通过抽吸将血肿腔内的液体进行排出,术后放置引流管。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生素和赖氨酸治疗。依达

4、拉奉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后第二天,30mg的依达拉奉+10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2次/d,连续静脉滴注14do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治疗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基木可以自理简单的个人生活;有效: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治疗后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个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无效:上述指标均为达到者。总有效率二显效率+有效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建立数据库,通过百分率表示两组的有效率情况,通过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两

5、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如表lo3讨论高血压脑出血是外科ICU常见病例,其起病急、病情不可预测性强,其出血后可能出现急性重型脑损伤,损伤的机理可能是物理方面主要是脑出血脑血肿对于脑组织和神经的压迫,影响了脑部微循环功能,一些脑组织和脑神经山于缺血、缺氧,可能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⑵。化学方面可能是由于出血后一些炎性因子释放,对脑细胞造成化学性的损伤,血红蛋白和凝血酶的释放及补体激活都会增加脑组织、脑细胞的继发性损伤[3]。依达拉奉属于强效的疑自由基清除剂,同时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对于清除氧自由基,有效的对脂质过氧化进行抑制[4]。在急性重型脑损伤中应用,

6、可以有效的降低炎性因子对于脑细胞、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程度,延缓神经元和脑细胞的凋亡。有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可以有效的清除ROS,降低脑损伤患者ROS水平,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的脑部功能。作者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外科TCU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依据是否应用依达拉奉将90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依达拉奉组60例,结果表明,依达拉奉组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冇高血压脑出血后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进

7、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参考文献[1]周配权,白海昕,郭庆章,等,依达拉奉治疗颅内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北方药学,2011,8(3):63-64.[2]侯立军,李燕,朱榆红•脑缺血后适应机制和展望•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0,9(1):320-321.[3]魏国荣,徐天昊,彭瑞云.依达拉奉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研究的新进展•军医医学科学院院刊,2007,31(4):384-387.[4]贾巍,张小林,张敏,等,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疗效分析•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8):837-8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