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23876
大小:76.9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18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政治、法律風險分析與防范對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政治、法律風險分析與防范對策摘要:面對企業跨國並購的高失敗率,有必要分析我國企業在跨國並購中所面臨的風險以及探討如何控制和防范這些風險。本文僅就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政治法律風險進行瞭分析,並提出規避和防范這種風險的對策:加強與目標所在政府的溝通,以減少政治方面的風險;熟悉和遵守目標企業所在的法律,防范法律風險關鍵詞:跨國並購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對策研究美國著名企業管理機構科爾尼公司根據多年的統計數據指出,隻有20%的並購在事後被證實是成功的,實現瞭並購活動的預期目標,而其餘80%的並購都以失敗告終。由此看來,跨國並購是一項髙風險的資本運
2、營活動,風險貫穿於整個並購活動的始終。就中國企業跨國並購而言,目前面臨的最大風險主要是決策風險、信息風險、政治法律風險、財務風險、整合風險。本文僅就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政治、法律風險進行分析,並提出規避和防范決策風險的對策一、中國企業跨國並購政治、法律風險分析1、政治風險政治風險是指被收購企業所在國的政府出於對中國企業收購可能會危害其國傢安全的擔心以及可能帶來的政治利益的沖突,利用政府對並購的管理權限,阻礙某一項並購所導致的風險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進行跨並購,但由於大多數參與跨國並購的中國企業為國有企業,西方國傢擔心中國的海
3、外收購會危害其國傢安全並加深與中國的政治利益沖突,故而對中國海外收購活動構成瞭巨大阻力因被收購企業所在國擔心先進技術被中國企業掌握,或擔心中國企業控制資源等原因,或擔心國傢安全受到中國威脅,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受阻或失敗的例子也不鮮見。比如,中海油爭奪優尼科的並購案可充分說明這一點。中海濁競購優尼科一經披露,猶如一顆重磅炸彈,讓美政界一片嘩然。這場競購逐步演變為會52一場濃厚政治色彩的商業活動。2005年6月27日,美位眾議員聯名致信總統佈什和財政部長斯諾,以“能源威脅”、“國傢安全”、“掌握核心深海技術”等種種借口,要求美國財政廠部的“外國企業在美
4、投資審查委員會”(CFJLUS)嚴格審查這筆收購案中中國政府扮演的角色,欲圖對中海油收購優尼科進行政治封殺。據悉,包括美國總統佈什和斯諾在內的眾多美國政界高層也如臨大敵,同樣認為這次並購活動可能危及到美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安全”,力主對這次收購案件進行嚴格審查。2005年7月1日,美國眾議院以包裹法案的方式,在中國大陸中海油與美國雪佛龍爭奪優尼❷石油公司的並購案中,封殺瞭中海油。8月2日中海油發表退出聲明,中海油表示,“空前的政治反對力量”使這起收購面臨瞭最大阻力,最終它不得不放棄進一步提高收購報價的決心。盡管中海油的報價遠遠超過競購對手雪佛
5、龍,但在美國國會的強力阻撓下,中海油最終還是與優尼科失之交臂中海油爭奪優尼科的並購案的失敗,給我們的啟示是,跨國並購應提早評估整個案例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風險。中海油爭奪優尼科的並購案由於涉及的是對美國具有很強戰略意義的石油,因此並購行為具有很強的政治敏感性。如果中海油在準備發表競購聲明、真正進入競購操作階段以前,能考慮到並購對美國民眾以及政治群體的影響以及他們可能做出的反應,也許會有另一種結果。遺憾的是中海油沒能更全面地預見到這種敏感性以及美國政界和民眾的反應,以至於在並購案中顯得有些被動。雖然很多分析人士都強調,沒有實現收購未必就是一種失敗,但
6、從這起中國企業並購案中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在參與海外並購時對並購的政治風險考慮不足,仍然顯得不夠成熟和老練同時,中海油的事例提醒企業,美國政治體系有其特殊性,企業如果能夠更好地對這種政治體系進行研究,或許就可以找到一些利用這種特殊性來幫助企業達到目的的機會。優尼科並購案如果是一傢美國本土企業去競購,收購往往會帶來員工失業等一系列問題,這也是美民眾以及當地政治傢最為關註的問題。而如果換成一傢在美國相對並無太多業務的中國企業去競購,類似員工失業的情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企業的並購是有利於美國的就業環境的,這樣也許更有利於企業達到自己
7、的目的。但遺憾的是,中海油沒有做好這方面的宣傳引導工作,沒有通過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的人,充分傳達企業競購的優點,從而去影響當地政治群體和民眾。而是突如其來地發出一項競購聲明,導致許多負面意見紛紛跳出,企業陷於被動應付看來,政府行為的限制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並購敲響瞭警鐘,這提醒我們不能隻關註市場風險,來自政府行為的限制的政治風險也會影響並購活動的順利展開2、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因操作不當,企業就可能因違反市場準入限制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有關法律規定而招致訴訟或遭受失敗。企業並購完成後在境外經營中最大風險是法律風險。盡管我國的一些企業是依照市場
8、經濟改革目標模式建立的,並遵守WTO各項承諾,但由於企業原來所處的我國法律環境相對寬松,往往在環保、勞工、知識產權、競爭及壟斷等方面容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