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008099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小学生归因能力现状研究及培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归因能力现状研究及培养对策归因理论于1927年由心理学家海德首次提出。1958年海德的代表作《人际关系学》的出版,标志着归因理论正式诞生。此后,凯利、维纳、罗特等心理学家都对行为的原因分析作了深入研究。维纳给归因做了较精确界定「归因是由主体(活动者或观察者)所做的用于说明一种行为和一种结果间的关系的解释”。“归因通过其对未来的预期及情感反应的影响而成为后继行为的动因”。归因能力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乃至个性健康成长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探讨小学生归因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三大方面:1•归因能力影响小学生对未来行为结果的预期归因能力影
2、响小学生对未来行为结果的预期。比如,学生把学习成绩的好坏归结为运气、临场发挥等这些稳定性不强的原因,那么对下一次学习考试成绩的期待与这一次的实际结果可能不一致。如果这次考好是因为运气好。那么下次就不可能有好运了,因此就担心考试会失败。如果认为这次成绩好坏归结为自身努力或教师的水平这些稳定性较强的因素,那么对以后学习成绩的期待很可能会与这次结果相一致。2•归因能力影响小学生情绪状态乃至个性成长归因能力影响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涉及到许多有关归因问题。例如,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为内部原因,在成功时学生会产生较强的的情感反应。比如成功归结为自身的智商、努力、特长
3、时,会感到很满意、很自豪、很开心。如果把成绩结果归结为教学环境、家庭条件等外部原因,不论成败都觉得与自身无关。3•归因能力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归因能力影响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认为导致目前学习成绩的好坏,原因是可以控制的(如努力),那么,考好时他会快乐,会继续努力争取更好。考不好会认真寻找原因,自信通过努力会提高成绩。如果学生认为结果是不可控制的(如运气),那么,他会认为好坏并非自己能决定,从而他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会太高,这种消极心理状态,必然影响他下次的学习结果,并导致学生放弃努力,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正确世界观的形成。一、小学
4、生归因能力的现状分析为了解目前小学生归因能力的培养现状,分析目前小学生归因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寻找相应培养对策,笔者曾对四所小学进行了小学生归因能力培养调查。现将小学生归因能力的现状分析如下。1•小学生归因能力总体上已经初步形成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归因能力总体上已经初步形成,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部分具有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的习惯调查显示,45%的小学生有对习题结果进行及时归因的好习惯,25%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4.9%的学生表示没有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的习惯。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重视学习,并且在学习中能使用归因方法。(2)已经倾向于从努
5、力内部维度来进行归因表1从表一中可知,(1)三年级有59%,六年级有67%的学生已意识到,平时的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首要原因,这说明小学生已经明显地意识到失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3)能从学习兴趣目的角度对学习效果归因调查表明,有30%的学生认为学习成绩好是因为自己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有9.4%的学生将自己不理想的学习成绩归因于缺乏能力这一内部稳定因素,他们觉得自己学习积极性高,但是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觉得自己勤奋学习能力,不适合学习;有4.1%的学生表示对于自己的学习结果不知道如何归因,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并认为学习动机低是因为缺乏学习目的。
6、以上分析表明,小学生归因能力总体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归因习惯,能运用主观努力、兴趣目的、自我能力等内在因素以及运气、环境等外在因素进行内、外归因。因此,小学阶段(学龄期儿童)是形成归因风格的关键时期。2•小学生归因能力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据调查,有41%的六年级学生还未形成倾向归因与可控的不稳定的内归因风格,同时有近20%的小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归因还表现得很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大内、外原因。(1)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是制约归因能力发展的内在原因处于学龄阶段的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重要时期,生理与心理快速发展,但不成熟。小学生处于主体意识萌发阶
7、段,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他们越来越多的意识到咱我”与f人利益”;另一方面,小学生缺乏价值判断能力,他们的价值信仰,对他人的信任,对个人职责的信守未成型。因此小学生是很容易因归因问题产生情感与行为障碍的。比如,有的小学生因为错误归因把取得好的成绩归因为天生脑子聪明,所以为了逃避不好的成绩,干脆放弃努力,进而易出现抑郁、反应性降低等消极反应,妨碍新的学习。(2)学校缺乏培养对策是影响小学生归因能力发展的外在因素小学生的归因能力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自我概念、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等紧密相连的。目前小学生的归因能力并未被十分重视,更没有明确的培养对策,而是在
8、其他努力的培养中生长起来的,它还有很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