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94197
大小:1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17
《浅析科技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科技馆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摘要:科技馆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的阵地,其“探究式学习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那么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模式”方式,以及该模式如何在科技馆的展览教育进行应用,是本文初步探讨的所在。关键词:科技馆探究式学习模式展教引言:当前科技革命已将人类引领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国际竞争将是知识、信息、人才的竞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一向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科普场馆作为对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如何做好这补充
2、,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人才以迎击未来国际竞争的挑战,是摆在我们科普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一、当前科技馆科普的特点科技馆作为科普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服务对象,内容、形式以及职能在上面的科普定义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其核心应当是以人为本,不管是内容、形式、或是职能都是围绕着人,也就是公众来实现的,因此人性化理念应当贯穿在科技馆工作的始终,即从公众需求的角度出发设置展项内容、布局以及展览方式并且建立建全公众信息反馈机制,根据反馈内容动态地进行展品设置和科普活动的调整。也就是说耍系统、全面、动态地看待科技馆的展
3、教工作。科技馆服务对象是前来广大的公众。其人群大致可分为两类:学生、成人。这两类人群各有其需求和特点。需求决定科技馆展教内容,而特点包括注意力、接受能力、学识背景等则决定了展教方式。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科技馆不仅要给孩子们带来科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他们科学方法。知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更新。尤其进入信息时代,知识量更是成几何级数增长,而科学方法却几乎是不变的。有了正确的科学方法就可以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而且知识掌握得会更加牢靠。因此科技馆不仅要满足学生家长的基本需求,更要深化他们的需求。二、科技馆的“探究式
4、学习模式”那么正确的科学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它就是当前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探究式学习模式”,即提出问题,然后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推理过程,直到解决问题,最后在实践中检验。这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已进行抽象概括出所涉及的原理知识。而老师只是起着设置特殊的情境来引岀问题,并从旁加以引导不岀偏差,以尽量缩短学生的探究时间。这实质上也是历代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时所用的千古不变的方法。而目前学校教育屮所沿用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则截然相反。它是由理论到实践的教育过程,首先
5、由老师填鸭式地灌输教条式的理论知识,然后联系实际。而这“实际”往往又离学生们生活比较远,因此学习感觉重重迷雾,不明所以,即便勉强弄明白,也理解得不深刻,更谈不上应用了。作为科技馆就应当率先作这方而的尝试,科技馆的口号是参与互动,体验科技。平面式的课木上的理论知识,在这里物化成立体化展品。学生们可以在动手操作屮体会其中的科学原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只能说是“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深化。因为它仅仅是拉近了“理论联系实际”中的“实际”与学生们的距离。把这“实际”物化成展品,使学生们能够在动手参与中真真切切的体验到。而
6、且利用这种模式设置展品,展品布置往往比较杂乱,展品间没有内在逻辑性,这边放着力学展品,那边却是声学展品。旁边又是光学展品。令人目不暇接,等参观完后,除几个特别引人注口的,恐怕绝大部分都想不起來了。即便是按照学科对展品进行布置,则会:1.使学生们顿时生出再次走进课堂的感觉,会不自觉地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与科技馆“在玩中学”的宗旨相违。2.同一学科中的展品同样会缺乏内在逻辑,而没有整体性。这些精心制作的展品这就好比是一颗颗珍珠,由于缺乏内在逻辑,也就是没有穿珍珠的绳子,参观者带回家只能是少数儿颗散落的珍珠。三、
7、科技馆“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展教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当前科技馆展教水平应当迈向更高的层次,应当按照“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展教设置。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科学起源于惊异”,正是有了惊异,才引岀了问题,才有了对问题的探究,才会引出一连串的问题直至问题的解决,并上升到理论。科学还來自于实际的需求,需求引发学习的动力。如何在科技馆中引入“惊异”和“需求”从而导入问题,是“探究式学习模式”在展教中应用的关键。应该说科技馆中大多数展品都具备“惊异”的特质,夺人眼球,引人注目,但是并没有适时地导入问题,而是直接阐明了原理。笔者认
8、为应当在展品说明牌(或者制作专门的学习纸)上,首先描述现象的木身,然后罗列出类似的现象进行类比,从而自然地导入问题,让学生们分析比较各种现象的差异以归纳总结出其后蕴藏的本质,甚至还可以设置相关展品,对产生的结论进行验证。最后才揭晓答案,不管学生们有没有作出正确的结论,由于经过了思考和推敲,对原理的认识将更加深刻。下面举个例子。也许例子本身并不那么“惊异”,但旨在阐明这种思路,以作“抛砖”。比如:“光的色散”,当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