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73908
大小:191.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17
《对“三生教育”的哲学透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三生教育”的哲学透视程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一、“三生教育”的基本哲学问题(一)“三生教育”的本体论:是什么?(二)“三生教育”的认识论:为什么?(三)“三生教育”的方法论:怎么做?(四)“三生教育”的价值论:有何用?二、“三生教育”的本体论(一)什么是“三生教育”?从系统科学的视角解读:“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的系统。其中:生命教育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生活教育是目标。(二)“三生教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1.哲学维度:“三生教育”
2、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2.人性维度:“三生教育”是一种人最需要的基本教育3.发展维度:“三生教育”是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4.学科维度:“三生教育”属于教育生态学领域5.理论维度:“三生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6.文化维度:“三生教育”是本土化的教育文化、同时又是跨地域、跨民族、跨国界的教育文化(三)“三生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1.“三生教育”本质特征属于“绿色教育”(1)自然意义上的“环保学派”从EPD(环境、人口和发展)到ESD(可持续发展)(2)人本意义上的“生命学派”尊重生命、尊
3、重潜能、尊重差异、尊重规律2.“三生教育”个性化的本质特征:生命学派的一个分支流派(1)尊重自然(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是最直接的自然事实)(2)尊重人权(生命权、生存权和生活权是学生的基本权利)(3)尊重需要(生命、生存、生活是学生最需要的启蒙教育)(4)尊重人生(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最基本的良好基础)(四)“三生教育”的基本规律1.顺其自然,适度引导的规律2.弘扬人性,人权至上的规律3.降低重心,满足需要的规律4.良好奠基,终身发展的规律三、“三生教育”认识论(一)“三生教育”感性认识1.认识的
4、对象:“三生教育”的现象2.认识的水平:“三生教育”的感知3.认识的结果:“三生教育”的经验(二)“三生教育”的悟性认识1.认识的对象:“三生教育”的困惑2.认识的水平:“三生教育”的感悟3.认识的结果:“三生教育”的灵感(三)“三生教育”的理性认识1.认识的对象:“三生教育”的本质2.认识的水平:“三生教育”的理念3.认识的水平:“三生教育”的规律四、“三生教育”的方法论(一)对客观事物最基本问题——矛盾和差异关系表述的回顾与反思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最大的差异是矛盾2.黑格尔的观点:本质的差异是
5、矛盾3.笔者的观点:反质的差异是矛盾(二)“三生教育”的静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差异(和谐通一关系)、同体(标准同一关系)(三)“三生教育”的动态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三生教育”的量变(渐变)2.“三生教育”的质变(突变)3.“三生教育”的度变(数量或质量变化)“三生教育”的的度可以是一个点,也可以是一定的范围。而且,“三生教育”的度是不断变化的,即度变。度变同样遵循量变和质变的形式和规律。(四)“三生教育”的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之间的关系1.一般关系从矛盾到同体是矛盾弱化的过程:矛
6、盾弱化达到一定的度发成本质的变化形成差异;差异弱化到一定的度形成同体。从同体到矛盾是同体强化的过程:同体量变达到一定的度发生不同质的变化形成差异,同体发生质变达到相反质的形成矛盾。2.特殊关系“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要素之间主体是差异关系,是“和而不同”的和谐关系。只有当“三生教育”各之间发生完全反质的变,才会出现矛盾关系。只有当“三生教育”各要素之间完全一致时,才会出现同一关系。(五)“三生教育”的静态方法论1.“三生教育”的矛盾方法论一分为二:对立统一2.“三生教育”的差异
7、方法论一分为三或一分为多:和谐通一3.“三生教育”的同体方法论一分为一:原体同一(六)“三生教育”动态方法论1.“三生教育”矛盾与差异的转化方法论“三生教育”矛盾弱化转化为差异;“三生教育”差异激化转化为矛盾;2.“三生教育”矛盾与同一的转化方法论“三生教育”矛盾突变转化为同一;“三生教育”突变转化为矛盾;3.“三生教育”差异与同一的转化方法论“三生教育”差异弱化转化为同一;“三生教育”同一激化转化为差异。(七)“三生教育”的思维方式和方法1.“三生教育”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具体问题系统分析(1
8、)对个体生命的思维鸟瞰维度:从宇宙到原子(从宏观到微观)仰视维度:从原子到宇宙(从微观到宏观)(2)对人类生命的思维时间维度:过去、现在和将来空间维度:地球村、地球人、全球化发展维度:从受精卵到骨灰盒文化维度:民族化、本土化、国际化2.“三生教育”的思维方法1.传统的思维逻辑亚里士多德在《工具论》提出的演绎逻辑的方法:从抽象到具体培根在《新工具论》提出的归纳逻辑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2.现代的思维逻辑点逻辑、线逻辑、面逻辑和体逻辑五、“三生教育”的价值论(一)“三生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