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965504
大小:29.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17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III培养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策略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小肖丽兰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它推动着思维活动的进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提出新颖巧妙、生动简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高度关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变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单相交流,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敢问、会问、爱问的习惯和能力。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偏重于学生的接受式学习,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冋答的课堂教学模式
2、,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使不少学生缺乏思考的积极性,思维往往处于惰性状态。究其原因是:畏惧教师不敢问;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妥当会受老师的指责;会招来同学的嘲笑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重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扬民主的教学风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学习、敢问、敢想、敢说的时空,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思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教师首先应广泛接触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师生情感。在交往屮,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仅要给予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还要会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等方式
3、进行鼓励。比如,摸摸头、拉拉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屮,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大胆的去问。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问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生发疑问,引起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为此,我经常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同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数学材料中挖掘和构建好的问题“原型”,精心设置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创设了一场“师生竞赛”的活动情境。首先
4、请一名学生任意写出10个自然数,另请两名学生作公证员,讣全班其他同学用计算器与教师进行比赛,看谁能乂对乂快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经过验证,果真如此,惊叹之余,学生产生并提出了疑问:“老师,您是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的?怎样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呢?”“能被3整除的数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等,学生急于悟出其中的奥秘,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时,教师再通过有效的激发,让学生口己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知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引入新知时,设计问题情
5、境,启动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剖析,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中形成问题,并自觉投入到学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去。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部分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形中,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低年级“元、角、分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商店买卖物品的情况,创设“今天我当家”的游戏,让学生亲口体验买东四,买卖东西过程中元、角、分的运用和转化,让学生感到有趣、
6、熟悉,积极主动得参与学习。三、指导提问方法,使学生会问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经验都不足,缺乏提问的技能,想问又不知怎么问,提的问题要么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不是关键性的问题,要么与口己的思维不吻合,词不达意。仅靠胆量和兴趣还发现不了实质性的问题,不容易提出切中知识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提问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联系与矛盾冲突中,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和特征上,从口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从课题或结论上质问等等,逐步学会从“模仿老师提问一向教材学习提问一独立质问",学会抓住要害提出实
7、质性、创造性的问题来,实现从'扶倒“放'啲飞跃,久血久之,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将逐步提高。(-)提供“问”的示范。学生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果教师倾向于提认知水平高的问题,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因此,教师要做好提问的言传身教,不仅要鼓励学生提问题,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为学生提出问题做示范。例如:在教学《今天我当家》一课吋,老师可以先示范,“肖老师想买一瓶可乐和一包饼干,该带多少钱呢?”在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完后,进一步引导“那么你们想买些什么呢?谁能像肖老师一样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在教师
8、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所提的问题口然不会表面化、肤浅化。(二)在教材重难点处提问。教师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创设引起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问,通过讨论,启迪思维,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例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