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标题《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ID:46550131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5

上传者:U-7604
标题《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_第1页
标题《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_第2页
标题《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标题《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标题:《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单位:常熟市商城小学主持人:邵月芳主要成员:陆红霞钱萍杨循王丽娟堵丽红(一)选题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而反观一些数学课,我们发现: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思路都是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想法、疑问得不到及时的表达,长此以往,学生思维惰性将不断滋长,主动表达自己想法欲望将渐渐熄灭,最后将只习惯于在教师规划的思路上亦步亦趋,原本蓬勃的提问冲动和创新潜能就被这样窒息了。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状,我确立了《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这个微型课题。(二)研究过程展示准备阶段:做足功课。1.选题申报。课题认真参与“今天怎样做微型课题一一如何选题和制定计划”的案例式校本培训,完成前期调研和选题工作,完成了市级申报。2.学习先行。明确分工,搜集文献,开始第一轮理论学习。围绕课题核心概念,对相关领域研究性文章开展共读活动。3.问卷调查。教师层面:立足校本,对全体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观念”的认识及教学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学生层面:以50名学生(3-6年级随机)为样本,设计问卷,组织调查。4.课例试点。研究之初,由堵丽红和王丽娟老师分别执教研究课,两位老师以“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提问能力“为研究视点切入,给研究工作开了个好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施阶段:立足实效。1.注重学习,提升素养。研究中后期,我们以冋望的视角,再度两次重新审视课题核心词,学习相关文章,加深认识,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2.关注课堂,提高效能。坚持“课例突破”的做法,先后由多名课题组老师参与了各级各类研讨课,大家共同参与集体备课、磨课、议课等活动,将课题研究糅合在自己的课堂中,彰显了数学课的“研究味”。3.开展沙龙,提炼成果。围绕“提问能力培养有效策略”这一主题,以典型案例为载体,课题组先后开展了两次卷入式课题沙龙活动,从“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总结出了课题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认识。总结阶段:反思整理。课题组启动结题“专项负责制”,发挥每个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我总负责,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和《管理手册》的最终审核,陆红霞老师全面负责各项资料的分类整理,其他成员负责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文印工作。经过三个阶段有序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収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1.丰富了对提出问题能力现状和症结的理性认识。 (1)现状调查:了解真实的问题所在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平均每节课提问数大约为32,也就是说教师几乎每分钟就提出一个问题,而学生平均每节课提问数约为4。从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1)数学课堂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提问能力匮乏。(2)从学生的年龄及提问态度上看,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约朿感不强,积极提问者居多,提问人次在整个低年级组中约占58%。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积极提问的比例明显下降,在整个学生中积极提问的学生人次仅为28%,约有6%左右的学生从不提问。(3)调查还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提出问题是老师的事情,“你问我答”天经地义。(4)还有些学生认为,提出问题应该出现在学习之后,对于学习前和学习中提出问题感到无从下手。由此可见,当前我校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淡薄,数学问题的提出能力相对比较较弱。(2)多方取证:剖析可能的问题症结从课程改革大背景來看,前期课改対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相对弱化,自新“四基”提出,才再次唤醒对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关注。从教师自身教学实际來看,更注重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忽视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从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来看,由于性格特点、心理品质,以及学习兴趣减弱等客观因素,积极提问的学生比例下降。另外,学生不善于利用元认知对学习进行检查和评价,也导致不能恰当地提出问题。1.形成了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的实践认识。(1)内外催生,有效创设问题提出的发生场。首先,唤醒内在心理需求。通过开设“小小故事屋”,给小朋友讲数学家、科学家的故事,提出一些有意思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其次,营造外部提问氛围。让学牛在“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中,对同伴提出的问题或疑问,进行质疑问难。再次,提供合理情境素材。通过学情调研,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情境或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素材。(2)智慧引领,有效构建问题提出的方法群。第一学段重点抓提问的“意识孕伏、兴趣激发,习惯培养”;第二学段则重点抓提问的“方法指导、策略提升”。到了中高年级,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指导学生提问的关键。一般而言,我引导学生围绕着“3个W”一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模式提出问题,积累提问经验,并对具体的提问方法加以指导。(3)多元举措,有效搭建问题提出的共享圈。①开辟数学问题园地。教室里设置“问题树”,用便利贴贴上学生的数学问题,及时答复。対于特别好的问题,还汇编成册。此外我还利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看《小学生数学报》。②玩转综合实 践活动。和学生共同发现数学“小课题”,从“发现一一提出一一设计一一实施一一反思”和学生一起经历数学问题探索之旅。③坚持撰写数学小论文。《借一个來拼一拼的启示》、《百变魔方数学探秘》、《我提问我研究我快乐》、《字和千字的灵感》等多篇数学小论文,就是研究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得以展现的最好见证。1.加快了课题组实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1)公开研讨课精彩纷呈。校级:堵丽红《小数与整数相乘》;王丽娟《含有屮括号的混合运算》;钱萍《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和陆红霞《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其中陆红霞老师的研究课获得“一师一优”课评比苏州市级优秀。市级:邵月芳《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课在“市青年学科中心组”研讨活动暨省级课题结题研讨活动中展示,并作为课题成果推广活动到新区小学进行公开展示。(2)经验总结喜获丰收。《刍议小学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策略》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创新意识:在数学问题中孕育和萌芽》获苏州市教育学会2014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问岀一路花香》和《呼唤“老师,我有个问题”成为常态》两篇叙事获常熟市微型课题叙事评比二、三等奖。此外,《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发表于义务教育教科书配套《备课手册》六(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常见的数量关系》分获苏州市优秀教案评比二、三等奖。2.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年多來,实验班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提问的能力提高了,更可喜的是学生能将自己从事数学活动的所思所想写成文本。在市数学小论文评比中,课题组老师辅导的8篇小论文获奖,8位同学还获市“小小数学家”称号。(三)我的研究体会微型课题让我的研究逐渐由“游击战”转向“阵地战”。无论是自己的教学实践,还是外出学习观摩,以及日常的年级组研讨活动,我都会持续地关注这个问题,这种长时间的“聚焦”常常会催生一种“顿悟”,让我对数学问题的关注从“点状”走向“线型”,是微型课题催发了我们的教科研热情。(四)我的研究建议不可否认,研究过程常常会借鉴移植他人做法,研究还不够放开,创新意识及自己的思考还不够充分;另外,资料意识不强,错过最佳研究时机时有发生。希望在今后的微型课题研究中,市教科室能在技术和操作层面给予更多的指导,也希望成果鉴定评估细则能更加完善和人性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