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

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

ID:43959803

大小:90.9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17

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1页
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2页
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3页
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4页
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惠农小学《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组执笔人方华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部分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而识字又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的根基打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大厦才能巍然屹立,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重点。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对汉字教学捉出了新的要求,可是纵观我们的识字教学还存在着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1.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把学生识字当作是教师教字,刻板地遵循着“怎样记一一怎样用

2、”的思路硬塞给学生,完全不顾学生的反应,学生的识字情况,忽视了学情,忽视了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忽视了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及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提升。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堂上往往是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汉字的欲望。3.不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许多老师往往把教材上的字教学生记住,会组词造句,就算万事大吉,然后把它们“束之高阁”,等复习时,再拿出来让学生抄、组词这种缺乏系统的识字教学,导致还生率极高,学不能致用,学有何用?4.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意识。汉字是母语,

3、作为母语教学,应广泛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生活识字的大门,可许多老师往往死捧着一木教科书,把书木上的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学得滚瓜滥熟、倒背如流,就是不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鲜活的、灵动的生活中学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知识。针对上述误区,我们认真深入地学习了各种识字教学实验,通过对各种识字实验的学习、深化,尤其是对教育部“科学教育、科学认读”课题组研究成果的认真解读,使我们深受启发,让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明确了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向:只有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走出一条独特而高效的现代儿童识字的创新之路。21世纪是信息社会,一

4、个人获取信息的快慢多少,与个人,与社会至关重要。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用汉字阅读就必须识字。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1—2年级学生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培养学生11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从新课程标准中不难看出,面对这么大的识字量,再面对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农村学生,学前教育跟不上,有的进校门之前,一个字都不认识,一个学期要让学生认识450个字,这是个繁重而又

5、艰巨的任务,如果我们把这450个字放到课堂上进行伟授,被动的让学生机械记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抽象又难以接受,识字教学就失去了实效性,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从而为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一位低年级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生木理论提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木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个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表达了一种信念,即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口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

6、的,就这个意义来说,人世间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后动作者。因此,把学生当成动力之源,能量之库,依托学生资源来进行识字教学,就会变得更不潜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以人为本,培养学生11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将书木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就给我们课改的教师指出了方向,在识字教学中不能就识字而识字,要把一些好的识字方法和识字途径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多渠道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因此,我把“多渠道培养学生口主识字的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为识字教学开辟一条阳光大道。此课题的提出具有以下作用:①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7、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与其它许多学科课程合为一个整体,互相沟通,互相促进。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也要走开放识字之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识字活动。学生不是为识字而识字,让他们口己动手动脑去搜集、去获取信息,其内容牵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到许多学科。它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给语文课注入了活力。学生不仅能多识字,捉高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而且能开阔视野,捉高语文的综合素养。①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

8、小学语文学科强调“大语文”教学观。“大语文”是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汉字与儿童的生活、成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