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

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

ID:43736194

大小:28.2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13

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_第1页
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_第2页
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_第3页
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_第4页
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走向汉语比较诗学关于当代海外华文文学诗性品质的思考席建彬(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江苏连云港222006)[摘要]海外华文文学作为域外汉语文学表现出明显的文化诗学特性。诗学的比较性不仅表现在吸纳西方等外来影响,而且更表现为汉语内部文化生态的互动关联。走向汉语比较诗学,不仅利于规避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过于倚重西方文化资源而相对轻忽汉语文化资源的局限,而且也利于彰显华文文学的诗性美学品格,提升其意义覆盖性。在比较诗学视野中审视这一何题,华文文学在构成古典诗学精神跨界呈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与国内文学现代性体验的截然差异,诗性品格互文性地弥补了国内文学的现代化偏

2、失,展现了汉语诗学在现代语境中“被现代化”的真实之维。由此,本土性的诗性文化精神也就凸现为建构华文比较诗学的基本维度。[关键词]海外华文文学;比较诗学;汉语诗学;诗性文化[中图分类号]1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72(2010)03-0062-08[收稿日期]2010-03[作者简介]席越影(】969—),男•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一般而言,比较诗学侧重于利用西方诗学理论来阐释本土文学现象,具有鲜明的跨民族、跨文化和跨疆域性。而

3、由于当代华文文学游走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跨域性所提供的精神缘起和发展走向,这一视野自然也就成为当代华文文学研究的普遍背景。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却存在着对西方理论资源的过度倚重而相对轻视本土诗学资源的情况,这样的研究往往不能充分体现华文文学与汉语文化的“同质性”,轻忽了与中国诗学同宗、同族、同国的文化统一性,从而反映出比较诗学在本土视野上的局限。事实上,海外华文文学作为域外文学表现出了更明显的汉语诗学特性,诗学的比较性,不仅表现在横向吸纳西方等外来影响,而且更表现在汉语内部文化生态的互动关联。汉语诗学的引入,有利于充分反映华文文学的精神取舍和文化认

4、同,华文比较诗学才更具意义的重要性和覆盖性。参酌于比较诗学惯常在跨域性比较中寻找通约性的入思途径和理论运用,我们或许可以从汉语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交相关联的领域中加以介入,寻找它们在互文性语境中存在的“同构”和“异质”等平行或影响因素。而要展开这样的比较,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引入各种可以把握和具有比较价值的参照系。在此意义上,同属汉语文学体系的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也就自然成为比较诗学视野下的主要文学现象和文学传统,具有“显影”华文文学诗性品质和构架的理论意义与价值。一、从古典文学到华文文学:汉语诗学精神的跨界呈现从本质上来说,中国文学的古典思想传统属于

5、一种与汉语种群人生状态和生命精神休戚与共的诗意符号系统和精神理想,体现了汉语文学精神的嬪递向度和精光所聚。虽说近现代中国的文化走势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割裂,但由文化血统所孕育的话语形式和精神内涵,总是能够经由各种文化符码得以留存。而从当下华文文学创作来看,虽然华文作家在生存、创作语境上已经发生了去国化的空间变异,并对于西方文化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接受,但似乎西方文化并没有能够在普遍层面上构成创作的主导力量,传统汉语文学的诗化形式和精神内涵在众多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中都能有所存在。旅美已半个多世纪的心笛从早期的《心声集》、《贝壳》及至近年来的《提筐人》等作品

6、“无不真诚朴实、典雅优美,含蓄绒籍,婉约细腻,保持着一贯的美妙诗风”⑴,“清新的诗风”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秀美、意象典雅、韵味悠远的优良传统。聂华苓的《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於梨华的《也是秋天》、白先勇的《芝加哥之死》、《上摩天楼去》等作品,在经营故事性情节的同时,重语言韵味和意象生动,具有中国抒情传统的叙述风格。欧美华人华文作家的散文作品,则又不乏中国散文传统重抒情、重意境的艺术体现,在重叙事或述说的西方文坛“独秀一枝”。而普遍弥散于华文作家笔下去国离乡的空间体验、悲喜交错的心灵折叠、温馨纯美的人伦情味,往往也都沟通着传统乡关之念、

7、家国相通、田园向往等汉语文学的精神原型,从而表现出对于传统诗学不同程度的关涉。一定程度上,海外华文作家身上已广获认同的传统色彩,可以被归属为中国文学传统的异时跨界写作,同属汉语诗学的框架。显然,由于华文作家对中国文学传统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和表达诉求,就必然使得传统诗学成为华文比较诗学的基本面,减持西方诗学资源在相关研究中的结构性作用。而古典文学作为一种汉语诗学的古典阶段,建构的其实是一种文化之学、精神之学、生命之学、诗性之学。刘士林在《中国诗性文化》中曾指出“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总括起来说就是: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或者说诗这一精神渗

8、透、积淀”⑵”。这种诗学的实质,在于以审美的方式建构自然化的艺术世界,意在圆融人与自然在生存中的对立关系,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