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诗四首导学案

七上古诗四首导学案

ID:43443034

大小:5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2

七上古诗四首导学案_第1页
七上古诗四首导学案_第2页
七上古诗四首导学案_第3页
七上古诗四首导学案_第4页
七上古诗四首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上古诗四首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3、学习《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学习重点】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学习难点】领略诗歌中深邃的意境。【学法指导】1、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2、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知识链接】乐府,原来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原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指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

2、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自主学习】1、(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白沙堤()澹澹()竦峙()萧瑟()碣石()(2)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āng)海(jié)石(sǒngzhì)(cháo)平归(yàn)(3)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诗。如本课的《》。而把唐朝新出现的诗、叫近体诗。如本课的《》和《》就是律诗。

3、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如本课的《》(4)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观沧海》是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建安12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统一了北国,凯旋归来时登上碣石山,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当时曹操大军,铠甲未卸,征尘未洗,正可以

4、挥师南下,征讨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的胸襟,抒发了的抱负。《次北固山下》作者,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这一联闻名。(5)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试着做到:读准字音、语气、语调、节奏与情感,力求熟读成诵。2、整体感知(1)《观沧海》写景句子从“”到“”

5、共十句,其中,前六句写的是景,后四句写的是景。这首诗借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诗人以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和的表现。诗中洋溢着激情。(2)《次北固山下》①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长江,与金山、焦山合称京口三山。“次”的意思是:。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在冬尽春来的时候,诗人沿江东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在长江的孤舟上,太阳初升,诗人面对江南的青山绿水,感受时光流驶,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②本诗的主旨是

6、什么?【合作探究】1、研读《观沧海》,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1)“”两句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2)“”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作者描绘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实写)?哪些诗句是想像的(虚写)?(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提示:从修辞,内容,诗人抱负方面)(5)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研读《次北固山下》,体会诗歌所描

7、绘的意境美。(1)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提示:1、描绘所写景象;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3、这两种景物与诗人的乡愁有关吗?4、蕴含的哲理)(3)请你通过合理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学习重点】想像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学习难点】领略诗歌中深邃的

8、意境。【学法指导】1、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2、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一、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钱塘湖春和行》和《天净沙·秋思》(2)了解诗人白居易和马致远白居易(772~846),字,晚年自号。代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