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22054
大小:187.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04
《经济生活教学内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生活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方法建议广东省南海教育局教研室陈贻宇13923212453nhjyschyy@21cn.com教学水平三层次1、教什么?科学把握教学内容2、怎么教?恰当运用教学方法3、为什么要这样教?深入进行理论行动研究一、把握课程的主要特色1、生活性——强调要贴近生活课程名称:《经济常识》——《经济生活》课程切入:从消费开始。理念:强调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经济理论观点的阐述融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事理交融,情理交融,情景。一、把握课程的主要特色2、主体性——突出贴近学生强
2、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强调立足于学生的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生活差异和个性差异。一、把握课程的主要特色3、时代性——强调与时俱进课程内容:增添了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内容,如价格理论,效率与公平,科学发展观等。一、把握课程的主要特色4、探究性——突出创新精神呈现方式:从理论到现实→从现实到理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一单元增设一个综合探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一、把握课程的主要特色5、实践性——注重实践环节每一单元增加一个综合探究课,鼓励学生参
3、与课内外各种活动,如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后进行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一、把握课程的主要特色6、人文性——坚持育人为本更加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评价内容(评什么)更全面,评价主体变化(谁来评)更多元,评价方式(如何评)更多样,评价目的重发展。二、理清课程逻辑结构1、理清单元之间的逻辑结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消费财富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财富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分配财富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的原因、目的、环境二、理清课
4、程逻辑结构2、理清单元内部的逻辑结构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财富的消费消费←买卖商品←货币媒介—价格变化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人们消费的商品从哪里来?货币如何神奇?劳动生产出来,市场上用货币交换而来。2、商品为什么要借助货币来交换?为何神奇?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产生),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货币神奇但不神秘,如何对待?克服拜金主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同一商品的价格为什么多变?
5、受气候、政策、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因素具体因素通过改变商品供给或需求影响价格。直接因素2、商品价格变化为什么不是任意的?根本因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价格。3、价格变动对生活与生产有什么影响?对生活的影响——需求;对生产的影响——供给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有哪些类型消费?如何多彩消费对象:有形、劳务;消费目的:生存、发展、享受;交易方式:钱货两清、贷款、租赁;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2、为什么有不同类型的消费?为何多彩居民收入(当前、预期,差距);物价水平;消费心理。消费结构的变
6、化规律,恩格尔系数。3、我们应该如何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财富的创造)消费财富必须发展生产,生产更多财富就要选择合理的经济制度。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财富创造途径和制度背景)财富究竟由谁创造?在哪里创造财富?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财富创造的主体和场所)(创办和运营企业所需要的资金从何而来?)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财富创造资金来源)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消费由生产决定,物质资料生产是基础。
7、我国国情决定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2、怎样又好又快的生产?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消费作用。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是谁创造财富?(创造财富的主体)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劳动光荣→树立正确就业和择业观。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2、主要在哪里创造财富?(创造财富的场所)主要在企业。企业含义、组织形式;公司含义、类型、发展、联合兼并。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创办与运营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到底从何而来?对企业来说是融资;对资金提供者来说则是投资,投资间接创造社会财富。1、有哪些投资形式?储蓄存款、股票、债券2、各种投资形
8、式有何基本特征?收益与风险同在。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消费需要收入,劳动应有收入,获取收入要通过分配实现。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社会财富在个人之间的分配,个人获得收入的渠道)国家要履行职能,必须支配部分财富。第八课财政与税收非国家收入的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社会财富在个人之间的分配)1、个人收入怎样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动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反对平均主义和差距悬殊。2、为什么要这样分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