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11)

导学案 (11)

ID:43013171

大小:21.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5

导学案 (11)_第1页
导学案 (11)_第2页
导学案 (11)_第3页
资源描述:

《导学案 (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俗世奇人》导学案罗立芳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品析文中的情节之奇,人物之奇及语言之奇,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即小人物、大本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学习重难点1、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一、了解作者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

2、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写作背景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

3、世奇人》耳。导入新课王叔远能把不满一寸长的木头雕刻成苏轼游览赤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表演了一家人由梦中惊醒到渐入梦乡以及失火救火的场景。真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一下冯骥才写的两位高人,奇人。标题“俗世奇人”是什么意思?“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三、自学指导(—)——学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戳()擅长()绰号()撂高()吓懵()秫米面()抠()难堪()发怔()硌牙()褒贬()怵()2、理解词语意思。擅长:阔绰:发怔:艺高胆大:逢场作戏:八面玲珑:看风使舵

4、:左右逢源:孤陋寡闻:痛改前非:大名鼎鼎:天衣无缝:自学指导(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朗读:读出声调、语气,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2、第一组:简述“泥人张”“好嘴杨巴”的故事。要求:复述时要抓住故事情节和“泥人张””“好嘴杨巴”故事的悬念,要突出故事的奇,奇在什么地方。(三)深层阅读1、第二组:泥人张、杨七、杨八三个人各怀有什么绝技?泥人张、杨七、杨八这三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语言赏析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所塑奇人形象生动,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都得力于冯骥才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语

5、言写得“津味”十足,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选一二例揣摩评析。2、第三组:品味语言,理解含义。体会语言特点,推敲朗读。3、第四组:分角色表演《泥人张》《好嘴杨巴》中的精彩情节。合作探究作者在《泥人张》中说“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但在《好嘴杨巴》中却称赞了一个手上没有绝活,只是巧于辞令的杨巴,而忽略了真正有绝活的杨七。作者的观点是否前后矛盾?作者在表达上虽忽略了杨七,但并没否定杨七的价值。他俩都是茶汤生意中所不可缺失的条件。杨巴则“奇”在超越了单纯的手艺人的技巧。这种嘴上功夫和应对的机敏也是旧时代存身立足的必须。四、延伸拓展《俗世

6、奇人》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妙在语言。冯骥才先生的文章让我们拍案叫绝,读后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津这块沃土养育了冯骥才这位大师。他把那里的奇人异事写得活灵活现。我们生活在随州、小林、草店、淮河,我们的学校有没有奇人奇事?下面有请我班同学说说我们周围的奇人奇事。五、板书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