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燕》教学设计及说课

《海 燕》教学设计及说课

ID:4300995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4

上传者:U-2437
《海 燕》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1页
《海 燕》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2页
《海 燕》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3页
《海 燕》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4页
《海 燕》教学设计及说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 燕》教学设计及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海燕》授课时间:2014年6月11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共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教学难点:领会本文中“海燕”的象征意义。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师: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学生抢答后教师继续讲述)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2、板书课题:《海燕》)二、新课研读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2.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让学生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写对海燕进行歌颂)(1)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一交流。(2)教师总结: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署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 )。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3.整体感知,描摹活动场景。(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教师个别指导: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师:本文是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以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作者通过几幅画面来展现海燕的形象的?快速扫读课文,用笔划出标志着暴风发展变化的三个短语或句子,明确海燕在暴风雨中飞翔的三个场景。说说海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学生自读课文,讨论交流。(5)汇报总结,师小结: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击风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渐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4.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1)学生自主品味。师问:同学们,你们读了本文后,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同学间交流自己的感悟。(2)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示例二:第二、三段。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示例三:第九、十段。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迈;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3)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海燕形象。三、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1-3题”。板书设计:暴风雨海燕来临←────────→渴望:勇敢搏击风浪的勇士象征勇猛坚强,乐观逼近←────────→迎接:自信英勇无畏的精灵自信的无产阶级革命到来←────────→呼唤:顽强胜利的预言家先驱者。 《海燕》第一课时说课  一、说教材。  1、文本特点及地位。  《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特点(散文诗)适于单元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2、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3、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共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三、说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四、教学难点:领会本文中“海燕”的象征意义。五、说教学方法的确定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2、提问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六、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一、:导入新课。运用诗歌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出示海燕的有关图片,进入《海燕》散文诗的学习氛围。 第二块:诵读。⒈教师范读。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抓住特征,理解作者赋予这些形象的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把握文意。第三块:理解象征意义。在第二块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人对不同形象赋予的不同感情,结合时代背景,归纳出本文形象的象征意义。第四块:拓展延伸。让学生抛开时代背景,赋予“海燕”新时期新的象征意义。学习“海燕”精神的内涵,以说话的形式来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