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问题与二次函数

最值问题与二次函数

ID:42884431

大小:93.2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最值问题与二次函数_第1页
最值问题与二次函数_第2页
最值问题与二次函数_第3页
资源描述:

《最值问题与二次函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值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后,对二次函数性质的应用课。主要内容包括:运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解决最大面积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抛物线的顶点就是二次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因此,可利用顶点坐标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最大利润这个问题中,应用顶点坐标求最大利润,是较难的实际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是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

2、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2)在知识教学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二、学情分析在解决函数的实际问题时,要善于从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刚刚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及性质”,因此

3、,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搭建一个有梯次的研究型学习的平台,学生完全有可能由对具体事例的自主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如再经教师巧妙引领,势必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体会学习的快乐。三、教材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密切相关的学习素材来构建学生学习的内容体系。把握好以下两方面内容:(一)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易错点:①题意不清,信息处理不当。②选用哪种函数模型解题,判断不清。③忽视取值范围的确定,忽视图象的正

4、确画法。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学生要求较高,一般学生不易达到。(二)解决问题的突破点:①反复读题,理解清楚题意,对模糊的信息要反复比较。②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强对几何关系的探求,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③注意实际问题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影响,进而对函数图象的影响。④注意检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因此我由课本的一个问题转化为两个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创设情境,层层设问,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四、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二次函数y=2(x-3)2+5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时,y的最值是.2.二次函数y=-3(x+4)2-1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时,函数有最

5、值,是y=.3.二次函数y=2x2-8x+9的对称轴是,顶点坐标是.当x=时,函数有最值,是y=.通过一组小题的探究,复习基本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基础探究 当-2≤x≤5时,二次函数y=x2-2x+3,当x=时,y有最小值为;当x=时,y有最大值为探究二:当2≤x≤5时,二次函数y=x2-2x+3,当x=时,y有最小值为;当x=时,y有最大值为。 要注意自变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同时所画的函数图象只能是抛物线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三、实际应用 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x的变化而变化.当x是多少米时,场地的面积S最

6、大?变式1:现要用6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一边靠墙且墙长40米)。应怎样围才能使矩形的面积s最大?最大是多少?变式2现要用6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一边靠墙且墙长28米)。应怎样围才能使矩形的面积s最大?最大是多少?引导学生反思,得出答案:“不一定.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课堂小结一、二次函数实际问题求最值之方法——“三步走”(1)建模型: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范围:根据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取最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用公式法或配方法取最值。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外,则用端点值求最值。二、二次函数实际问题求最值之技巧——“两法

7、宝”建模——建模方法很重要!画图——数形结合真的好!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五、布置作业2.如图,在Rt△ABC中,AB=AC,P是边AB(含端点)上的动点.过P作BC的垂线PR,R为垂足,∠PRB的平分线与AB相交于点S,在线段RS上存在一点T,若以线段PT为一边作正方形PTEF,其顶点E,F恰好分别在边BC,AC上.(1)求证:△ABC~△SBR;(2)TS与PA的数量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