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2245767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1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等量代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六下《等量代换和简单的几何证明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体会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灵活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并理解推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经历并理解推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件1)三国时期曾经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小朋友名叫曹冲,在他五六岁时就运用我们今天要讲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
2、的实际问题,什么问题呢?出示图片并提问学生简要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2)聪明的曹冲知道大象的体重不能直接去称,就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称石头的重量:他先把大象赶到船上,得到船吃水的深度;(课件3)再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一块块的石头,达到相同的吃水深度,于是,称出石头的重量即可得到大象的重量.曹冲的思维方法就是转化的思想方法,运用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称出大象的体重的,其中的原理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等量代换。(课件4)(二)自主探索1.教学例3。(课件5)出示题目:△、□、○、☆、◎各代表一个数。(1)已知△+□=24,△=□+□
3、+□。求△和□的值。教师:你能解决这道题吗?请在草稿本上试一试。学生练习,指名回答。预设:△=18,□=6。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因为一个△等于3个□,可以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三个□。这样,第一个算式就转化成了4个□相加等于24,□就等于6。接下来求△,用6×3=18就行了。教师:大家听懂这种方法了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步?(预设:把第一个算式中的△换成3个□)这样的方法就叫做等量代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我们再来看第(2)小题(课件6):已知○+☆=160,◎+☆=160。○是否等于◎?想一想,你的结论是
4、什么?(相等)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结论呢?预设:两个等式中都有☆,只要把☆分别减去就可以知道○和◎是相等的。教师追问:把☆分别减去的依据是什么?预设: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两边依然相等。教师:你能用第(1)题的方法表述这个过程吗?学生练习,教师强调每一步都要写清楚依据。交流汇报,逐步引导得出:教师小结:(课件8)在解决第(1)小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等量代换)(课件9)第(2)小题则是根据什么?(等式的性质)将解题过程用这样的形式表示出来,采用的是数学证明的方法。教师:好,我来验证一下大家这种解
5、题过程的理解程度。请看题(课件10)出示练习。学生动笔完成,请投影一个学生的练习,并请学生上台讲解过程。2.教学例4。教师:运用数学证明的方法,还可以解决几何知识中的推理问题。(课件11)什么是平角?平角与直线有什么区别?谁来说一说?预设: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始边和终边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时,所构成的角叫平角,平角等于180°,是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区别1.平角是个角,它符合角的定义;而直线是条“线”;2.平角可度量,1平角=180度;直线不可度量;3.最明显的区别是:平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直线则没有。(课件
6、12)如图,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1)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一共能组成几个平角?教师:谁来说说对题意的理解?预设:每相邻两个角可以组成一个平角,在图中有四组角是相邻的。预设:平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一条直线的两旁可以找到两个以O为顶点的平角。教师:那么,我们可以找到几个平角呢?(4个)它们分别是由哪两个相邻的角组成的?(∠1和∠2,∠2和∠3,∠3和∠4,∠4和∠1)(课件13)出示第(2)题:你能推出∠1=∠3吗?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后汇报思路。预设:∠1和∠2可以组成平角,∠2和∠3可以组成平角,在两个平角中同时减
7、去∠2,就可以得出∠1=∠3。预设:还可以这样想,∠1和∠4可以组成平角,∠3和∠4可以组成平角,在两个平角中同时减去∠4,可以得出∠1=∠3。教师:这两种方法中都用到了同时减去同一个角,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你能用例3中学到的方法表示这个过程吗?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展示作业,逐步归纳得出: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出∠2=∠4吗?学生练习,反馈讲评,突出强调表述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三)课堂练习(课件1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展示作业,逐步归纳得出结论。(四)提高练习(课件15)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展示作业,逐步归纳得出结
8、论。(课件1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展示作业,逐步归纳得出结论。(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数学证明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