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指导课

古诗阅读指导课

ID:41975706

大小:3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5

古诗阅读指导课_第1页
古诗阅读指导课_第2页
古诗阅读指导课_第3页
古诗阅读指导课_第4页
古诗阅读指导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阅读指导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诗阅读指导课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题西林壁》,理解诗的含义及蕴含的哲理。2、总结学习古诗的阅读方法,自学古诗《登飞來峰》和《蔽月山房诗》。3、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二、教学重点学习古诗《题西林壁》。三、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另外两首古诗。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展示李叔同的《春游》。(二)教师谈话导入,感受庐山的美。1、是啊,就像李叔同诗中所说的“游春人在呵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春天正是人们外出郊游踏青的好时候,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旅游的好地方——庐山。2、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庐山美景。3、谁还记得哪位大诗人曾写诗赞美庐山的风景。学生回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九4、教师介绍其他诗人的诗句。5、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也有一首诗写庐山的,却和别人的诗不尽相同,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他的独到之处。(三)解读课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3、对苏轼,你了解多少,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资料。(四)初读古诗,想象意境。1、学生自读古诗,解决字词。2、小组内互相读古诗。3、指名读古诗,要求读准确。4、初读古诗,结合文中的插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庐山?学生交流。(五)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庐山在苏轼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自学古诗,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交流第一、二行诗句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交流第三、四行诗句。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止确意思。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4、引发创造。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

4、清庐山的真面目。[学生根据诗意改诗,既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5、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6、朗读第三、四行诗句。(六)再读古诗,感悟诗情。是啊,诗人看到的不仅仅是庐山的景,更从中悟出了道理。让我们带着作者的感悟再来读这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指读,齐读。(七)总结学习方法并运用。1、我们体会了苏轼的心境之后,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学生交流学习方法,教师总结。2、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古诗《蔽月山房诗》《等飞来峰》。除了苏轼之外,还有很多的诗人,在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时还悟岀了人生的哲理。现

5、在,我们就运用我们学到的阅读古诗的方法学习另外两首古诗。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4、交流汇报。(八)作业背诵这三首诗运用所学方法学习本学期的两首必备古诗《江雪》《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

6、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二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吋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_。《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岀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J是即

7、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而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