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

ID:41371948

大小:223.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8-23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_第1页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_第2页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_第3页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_第4页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粮油加工学(第6章2 农大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植物油的提取植物油的提取方法机械压榨法水溶剂法溶剂浸出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一、机械压榨法取油借助机械外力把油脂从料坯中挤压出来的过程特点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对油料品种适应性强,生产灵活,油品质量好,色泽浅,风味纯正。但压榨后的饼残油量高,出油效率较低,动力消耗大,零件易损耗。(一)基本原理压榨法1压榨过程在压榨取油过程中,榨料坯的粒子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致使其中油脂的液体部分和非脂物质的凝胶部分分别发生2个不同的变化:油脂从榨料空隙中被挤压出来榨料粒子经弹性变形形成坚硬的油饼油脂从榨料中被分离出来的过程粒子结合完成,其内

2、空隙的横截面突然缩小,油路显著封闭,油脂已很少被榨出。结束阶段开始阶段粒子发生变形并在个别接触处结合,粒子间空隙缩小,油脂开始被压出;主要阶段粒子进一步变形结合,其内空隙缩得更小,油脂大量压出。解除压力后的油饼,由于弹性变形而膨胀,其内形成细孔,有时有粗的裂缝,未排走的油反而被吸入。油饼的形成过程在压榨取油过程中,油饼的形成是在压力作用下,料坯粒子间随着油脂的排出而不断挤紧,由粒子间的直接接触、相互间产生压力而造成某粒子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将会相互结成一体。榨料已不再是松散体而开始形成一种完整的可塑体,称为油饼。油饼的

3、成型是压榨制油过程中建立排油压力的前提,更是压榨制油过程中排油的必要条件。压榨过程中,压力、黏度、和油饼成型是压榨法制油的三要素。压力和黏度是决定榨料排油的主要动力和可能条件,油饼成型是决定榨料排油的必要条件。2压榨法制油的基本原理1、排油动力压榨法榨料受压后,料坯间空隙被压缩,空气被排出,料坯密度迅速增加,发生料坯互相挤压变形和位移的运动状态。这样料坯的外表面被封闭,内表面的孔道迅速缩小,孔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常压液态油变为高压油。高压油产生了流动能量。在流动中,小油滴聚成大油滴,甚至成独立液相存在料坯的间隙内。当压力大到一定

4、程度时,高压油打开流动油路,摆脱榨料蛋白质分子与油分子、油分子与油分子的摩擦阻力,冲出榨料高压力场之外,与塑性饼分离。压榨法2、排油深度——反映油饼残油量,与压力大小、压力递增量和黏度等因素有关。压力大小压榨过程中,必须提供一定的压榨压力使料坯被挤压变形,密度增加,空气排出,间隙缩小,内外表面积缩小。压力大,物料变形也就大。压力递增量压榨过程中,合理递增压力,才能获得好的排油深度。在压榨中,压力递增量要小,增压时间不要过短。这样料间隙逐渐变小,给油聚集流动以充分时间,聚集起来的油又可以打开油路排出料外,排油深度方可提高。黏度压

5、榨过程中,榨料温度升高,油脂黏度降低,油脂在榨料内运动阻力减少,有利于出油。调整适宜的压榨温度,使黏度阻力减少到极值,即可提高排油深度。3、油饼的成型——排油的必要条件如果榨料塑性低,受压后,榨料不变形或很难变形,油饼不能成型,排油压力建立不起来,坯外表面不能被封闭,内表面孔道不被压缩变小,密度不能增加。在这种状况下,油不能由不连续相变为连续相,不能由小油滴聚为大油滴,常压油不能被封闭起来变为高压油,也就产生不了流动的排油动力,排油深度也就无从谈起。饼的顺利成型,是排油必要条件。料坯受压形成饼,压力可以顺利建立起来,适当控制温

6、度,减少排油阻力,排油深度就会提高。饼的成型,与以下因素有关物料含水量要适当,温度适当,求得物料有一定的受压变形可塑性,抗压能力减小到一个合理数值,压力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起来;排渣、排油量适当物料应封闭在一个容器内,形成受力而塑性变性的空间力场。①细胞破坏程度:榨料中被破坏的细胞越多,越有利于出油。②颗粒大小:大小、容重适当。③榨料性质(弹性、可塑性):水分、温度、蛋白质变性程度。塑性高,压力难以建立,甚至由于榨料软而直接挤出;塑性低,榨料难以塑性变形。(二)影响压榨取油效果的因素1榨料结构性质对出油效果的影响2压榨条件对出油

7、效果的影响压榨条件即工艺参数(压力、时间、温度、料层厚度、排油阻力等)是提高出油效果的决定因素。1、榨膛内的压力对榨料施加的压力必须合理,压力变化必须与排油速度一致(进料预压→压榨出油→沥干出饼),即做到“流油不断”,螺旋榨油机的最高压力区段较小,最大压力一般分布在主榨段。对于低油分油料子粒的一次压榨,其最高压力点一般在主压榨段开始阶段;而对于高油分油料子粒的压榨或预榨,最高压力点一般分布在主压榨段中后段。同时,长期实践中总结的施压方法——“先轻后重,轻压勤压”是行之有效的。2、压榨时间压榨时间是影响榨油机生产能力和排油深度的

8、重要因素。通常认为,压榨时间长,出油率高。然而,压榨时间过长,会造成不必要的热量散失,对出油率的提高不利,还会影响设备处理量。控制适当的压榨时间,必须综合考虑榨料特性、压榨方式、压力大小、料层厚薄、含油量、保温条件以及设备结构等因素;在满足出油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压榨时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