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891129
大小:4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8
《粮油加工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粮油加工学论文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特性及研究进展学院名:食品科学学院专业年级:2011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作者:林毅学号:3115818014指导教师:林晓岚写作年月:2014年4月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字错误!未定义书签。1、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组成1大豆异黄酮的结构11.2大豆异黄酮的组成12、大豆异黄酮的来源13、大豆异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分离和检测3.1大豆异黄酮的提取与纯化3.2大豆异黄酮的分离方法3.3大豆异黄酮的检测方法24、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24.1降低管血病的发病率24.2预防乳腺癌的发牛34.3对前列腺癌的影响34.4
2、骨骼保健34.5抗炎作用34.6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34.7抗辐射34.8抗氧化—34.9其他生理功能45、研究进展6、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内容摘耍】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牛代谢产物。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防癌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组成、生理功能以及研究进展。【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结构,组成、生理功能和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表明:大豆除了提供质优价廉的植物蛋白质以外,还含有许多对人体健康有良好功能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大豆异黄酮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具有抗癌防癌、预防骨质疏松症、
3、改善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理活性。随着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的逐步揭示,大豆异黄酮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大豆及大豆制品中的含量,加工特性以及新型大豆异黄酮产品的开发,就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主题。本文就对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组成、生理功能以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1•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组成1.1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异黄酮是一类具有三碳链连接的两个苯环为基本结构的类黄酮化合物的总称,这个三碳链可闭合也可不闭合成毗喃环,异黄酮与类黄酮的区别在于它的苯环B与C・3连接,而不是与02连接。异黄酮为无色、透明的苯酮,而口他们的结构与雌激素有一些
4、相似之处,因因此具有一些雌性激素的性质。大豆及其制品中的异黄酮主耍以游离型的昔元和结合型的糖甘两种形式存在,英中苛元包括大豆素,染料木素[2]及黄豆昔元。结合型的糖昔有9种,分别为上述3种昔元的糖背型、乙酰基糖昔型和丙二酰基糖昔型。1.2.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有3类,即大豆貳类(DaidzinGroups)>染料木貳类(GenistinGroups)>黄豆貳类(GlycitinGroups),每类以游离型、葡萄糖貳型、乙酰基葡萄糖貳型和丙二酰基葡萄糖貳型等四种形式存在(游离型一般称作貳元,后三类则归结为结合型的糖貳形
5、式)。大豆中的异黄酮分为游离型的甘弋元(Aglycon)和结合型的糖甘弋(Glycosides)两类,貳元占总量的2%—3%,包括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素(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o糖貳占总量的97%—98%,主要以染料木貳(Genistin)、大豆貳(Daidzin)、黄豆貳(Glycitin)和丙二酰染料木貳(6"-O-malonygenistin丙二酰大豆貳(6"-O-malonydaidzin)>丙二酰黄豆貳(6"-O-malonyglycitin)形式存在,纟勺占总量的95%。2•大豆异黄酮
6、的来源异黄酮仅存在于少数几种植物中,这是因为查耳酮异构酶的分布有限,此酶能将2(R)■柚背配基(一种类黄酮的前体)转变成2■轻基大豆昔。大豆是异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异黄酮也存在于其他植物中,如紫花苜蓿,红三叶草荷叶葛根。亚麻和鹰嘴豆中也含有一些,但含量非常低,几乎没有什么营养价值。[3]大豆异黄酮及其异构体的分布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大豆的品种、生长地点、种植年份、种植日期以及收获时间等。例如,1995年爱德华州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于8个不同地点取样的同一大豆品种“文顿81"中异黄酮的含量范围为0.84-1.64mg/g,而1996年则为1.61
7、-2.84mg/go另以研究者发现同一品种的大豆由于种植地点与年份的差异可使其中异黄酮的含量相差5倍。再被测大豆样品中,总的异黄酮含量为1.261-3.89mg/go[4]3•大豆异黄酮的提取与纯化、分离和检测3.1大豆异黄酮的提取主要根据被提収物的性质及伴存杂质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提取用溶剂。总的说来,对大豆异黄酮的貳类成分,一般可用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貳元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乙醛、氯仿、乙乙酸乙酯等來提取。在综合提取大豆异黄酮时一般采用乙醇水溶液、甲醇水溶液、丙1酮酸性溶液和弱碱性水溶液等。大豆粗提取物
8、含有蛋白质、低聚糖、皂貳、油脂等杂质,其精制纯化一般根据所含杂质的性质,采用多次溶剂萃取、树脂吸附等方法。由于溶剂萃取精制法存在溶剂残留、收率低、能耗大、溶耗高、不能解决重金属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