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

ID:41242939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_第1页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_第2页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_第3页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_第4页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函数性质的运用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导思考.自主探究.激活思维----数学习题课“一题多问”“一题多变”教学案例与评析 南京市陶吴中学/宁海 数学习题课对所学过的知识能够起到检查、巩固、提高、拓展的功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安排一些习题课。然而,习题课的选题,容量怎样安排才合理,效益如何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我一直在思考、在尝试。我认为习题课绝不是简单的习题介绍,也绝不是教辅资料的处理之需,我觉得习题课题目的选择和教学安排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整理知识,整顿习惯,整合思维的原则;一是引导思考,自主探究,激活思维的原则。高二这段时间进行椭圆单元的教学,在习题

2、课上,我备课时,首先确定好这一节课的目标以及每个选题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广泛阅读、筛选、重组,尽量编成“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题目,这样,教学容量、效益有了很大提高。以下是本人高二椭圆单元教学习题课设置的“一题多问”、“一题多变”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椭圆标准方程及简单的几何性质上完后,为了使学生掌握标准方程及相关的量,我安排了习题课,编成“一题多问”的题。教学目标:1)加强学生对椭圆方程的认识,巩固有关概念、性质。2)能够根据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问题设置:例1:已知椭圆方程,回答下列问题:(1)出该椭圆

3、的长轴、短轴长,焦距,离心率(2)写出该椭圆的顶点、焦点坐标,准线方程(3)作出该椭圆的图形。教学要求:1)三位同学板演。2)把1、2中涉及到的量在图中标出。3)体会椭圆中的量与焦点的位置关系。教学意图:1)检查、巩固,2)数形结合,3)引导学生比较、思考○教学背景:根据性质求椭圆方程,能够强化对椭圆的几何性质认识,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巩固椭圆的性质,熟练掌握求椭圆方程的方法和注意四项。问题设置:例2.根据条件,写出对称轴在坐标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过点P(3,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三倍的椭圆。(2)以直线3x+4y-12=0和两轴

4、的交点分别作为顶点和焦点的椭圆。(3)一个焦点把长轴分成长度为7和1两段的椭圆。(4)已知长轴长与短轴长之比为2:1,一条准线方程为x+4=0的椭圆。(5)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为,一条准线是x=3的椭圆。(6)焦点在x轴上,其长轴端点与相近的焦点相距为1,与相近的一条准线距离为。教学要求:1)前三题学生板演。2)要求学生进行解题反思,整合求椭圆的一般思路及注意事项。3)后三题课外作业。教学意图:1、引导思考,自主探究,激活思维。2、整理知识,整顿习惯,整合思维。【评析】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新树立教材观,教师对教材、教辅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习题课如

5、果只是把课本、资料上的题目照搬照抄,使用起来总感到凌乱、目标不集中,讲解单调,题目功效较弱等缺憾。这样,备课时考虑好想要达到的目标,广泛阅读,仔细筛选,大胆重组编成需要的题目,使用起来很方便,讲解起来易透彻,教学意图特明显。另外,新课改积极倡导“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领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一题多问

6、,根据老师的预设,层层深入探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自学能力;一题多变,让学生在做题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一题多人板演,有比较,互展示,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让学生在求解过程中求创新、求速度、求最佳。【教学案例二】○教学背景:对于椭圆方程,学生对焦点在X轴上的标准方程比较熟悉,解题时往往疏忽焦点在Y轴上的情形。于是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题目,以期引起学生重视。教学目标:加强对椭圆方程的认识,在解题中注意焦点的位置。问题设置:例:设方程,回答下列问题:(1)方程表示焦

7、点在X轴上的椭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方程的准线与X轴平行,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3)方程的一个焦点坐标为(0,1),求m的值。(4)方程的离心率e=,求m的值。教学要求:四个组每组一题,选代表板演,并说出老师选这题的意图。教学意图:引导思考,合作交流,比较归纳。【评析】两相比照辨异同,举一反三旁类通。比较是确定客观事物彼此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比较,能使我们认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即在比较中求异),也能够认识同类事物的共点特点(即在比较中求同)。通过这一题多问,反复强调求解时要考虑焦点位置,意识得到强化。同时告诉学生把

8、椭圆方程换一下,课后在去做,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对题目的背景的改变,让学生不断思考,互相启发,总结归纳出解题规律。这类题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