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4893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语文论文:有效开发生活资源教学例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效开发生活资源教学例谈顾黄初先生早在《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谋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闭在四壁合围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课本上,恐怕很难求得突破性的进展。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激发起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化过程。我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教学时,我们要以课堂为起点,有效地开发这些生活资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
2、生活化的学习中不断体验生活,丰富情感,完善人格,让学生真正走向学语文,用语文的广阔天地。一、链接自然性资源,激活语言。自然性资源是指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而“关心自然”是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宇宙万象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的语文课程应让学生保持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和认识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满足,从而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由此产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明明是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往往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如《小露珠》、《云房子》、《燕子》等。像这类课文在教学时就让学生直接走进大自然,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课
3、堂,在大自然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当然也可把自然事物“搬”进课堂,比如在第五册教《石榴》时,正值石榴上市之时,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个大石榴,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口尝一尝,石榴的的外形、颜色,果肉的颜色、味道都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引导他们自读课文,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很快就理解了课文。而有的课文内容虽然描写的也是自然事物,但由于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离学生太远,呈现的一般都是别人的体验观察所得,学生的感触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如《庐山的云雾》
4、、《九寨沟》、《黄山奇松》、《三亚落日》等。像这类课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放映这些绮丽壮美的景色,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融入课文之中。没有电教设备的,教师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中描绘的美景,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课文内容如同放电影一般呈现在学生头脑中,然后让他们一边读优美文字,一边动手作画,或者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美景,使文本语言在学生的头脑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二、捕捉社会性资源,加深体验。“关心社会”也是人类发展的重大主题,历史车轮是语文课程源头活水的印迹。社会性资源就是指生活世界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交往。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影子”,但其中涉及的一些人或事,由于
5、时空的距离,学生在认识时往往不够全面,无法获得与文本等同的感受。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捕捉社会性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增强生活的感性认识,从而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1、展开历史的画卷。在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历史类文章,如《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卢沟桥烽火》、《虎门销烟》等,教学时,要以有限的课文资源为切入点,进行拓展学习《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名著,和抗日战争、鸦片战争这两段历史,把教学放在历史生活的大背景下展开,学生的视线就会引向广阔的历史画卷中,也就拓宽了学生了解历史,施展才能的领域。2、走近科学的世界。《航天飞机》、《水上飞机》、《奇妙的国
6、际互联网》、《维生素C的故事》等课文蕴含着先进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图片资料展,专题研究学习、调查采访等形式走进科学世界,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科学社会的生活。3、联系实际的生活。语言文字虽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抽象语言,但它来源于生活,字里行间往往传递着生活的气息。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就告诉我们除了查字典以外,结合大自然、联系现实生活更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完课文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在操场上寻找成语。有的学生在花坛里找到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有的学生在树丛中找到了“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回到教室后,等同学们安静下来,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叫
7、道:“这就是鸦雀无声”。学生们在哄堂大笑中掌握了“无字词典”的真谛。又如学习《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一文。在体会了沈老师的高尚人格及“我们”当年的“幼稚”、“可笑”时,一位教师顺势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回忆一下这五年的小学生活,你有没有做过这种幼稚、可笑的事呢?”这一问开启了学生的生活记忆,由于是学生经历过的事,学生谈起来特带劲,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经历与文本发生“碰撞”,在交流中学生加深了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