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 予数于形

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 予数于形

ID:40953111

大小:2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  予数于形_第1页
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  予数于形_第2页
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  予数于形_第3页
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  予数于形_第4页
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  予数于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 予数于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论文寓形于数予数于形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索出一条“‘数’上构‘形’、以形思数,想形画意”的数学教学及问题解决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学概念,理解了数学公式和各种性质,还培育了学生推理和归纳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重新建构,很好地发展了空间观念。【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策略华罗庚先生曾经这样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可见,在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地位,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要

2、有意识地沟通数、形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图形对抽象数学内容的支撑作用,引导学生借助形的直观来理解数的抽象,利用数的抽象来提升形的内在逻辑,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启迪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一、以形辅数,在直观中建立概念通过图形的直观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简单化,给学生以直观感,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以抽象出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最终达到解决数学问题,形成数学思想的目的。如:在教学《因数和倍

3、数》时,运用图形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问:你能把这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吗?(出示12个小正方形)师:你打算怎么摆?(生:每排摆4个摆3排每排摆6个摆2排每排摆12个摆1排。)根据学生的回答与拼摆,出示下图124612312122(C)(B)(A)师:(指第一幅图)大家看这幅图,每排摆4个,摆3排,一共12个正方形,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素。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师:你能把另外两个图形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第一幅图你能用一

4、个算式来表示吗?4×3=12(或12÷3=4)-5-师: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这两个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师:另外两个图形能用算式来表示吗?6×2=12(或12÷2=6)12×1=12(或12÷1=12)师:现在仍然有12个正方形,每排摆5个(课件出示),你看12是不是5的倍数?为什么?生:12个正方形,每排摆5个,最后会多出2个,所以12不是5的倍数。生:如果用算式来表示的话是12÷5=2.4,出现小数了。(如果没有出现,就由老师出算式并问和上面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自然数(指着板书),而且0除外(板书

5、0除外)。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猜想长和宽,从数中想到形,从形中想到数。根据不同的摆法搭建不同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烘托出本节课的主题——因数与倍数。引导学生利用于一般的乘法算式a×b=c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二、以形助数,在直观中体悟方法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相对弱点。根据这一思维特征,运用图形示意,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转化,从而使解题思路更加明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或许能获得属于自己理解的一种解题方法。如在教学19971996×19961997-19971997×19961996时,由于题中的数据比较大,直接计算容易发生错误,或通过代数的变形

6、,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但是数字的变形很繁琐,学生还是容易出错。因此,在教学时,借助图形进行如下的教学:首先构建如图1的两个长方形,长方形ABCD和长方形AEFG,CD=19971996,AD=19961997,AE=19971997,EF=19961996,由图所知,把原式的计算就转化为求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之差。借助几何直观容易看出长方形GDCH和长方形BEFH的宽都是1,所以,原式=S长方形ABCD-S长方形AEFG=19971996×1-19961996×1=10000。这样一来,一道很复杂的有关“数”的计算题,被“形”的方法就很轻松的解决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

7、的多样性。三、以形思数,在直观中构建新知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借助图像特征表现出来,通过对图像的解读、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性质。如教学《比赛场次》时,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的方法来解决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进行单循环赛,再引出人数较多的情况如何计算比赛场次,引导学生产生困惑,用原来的策略——“直接画图或列表,数出结果”太麻烦,容易数错、漏数。引导学生发现:把8名同学的复杂问题,转化为从2名开始研究,到3名,到4名,到5名,找出规律。-5-方案:画图找规律参加比赛人数示意图各点之间连线数比赛场数21131+2=334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