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源性志贺菌病

细菌性食源性志贺菌病

ID:40759335

大小:405.1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8-07

细菌性食源性志贺菌病_第1页
细菌性食源性志贺菌病_第2页
细菌性食源性志贺菌病_第3页
细菌性食源性志贺菌病_第4页
细菌性食源性志贺菌病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菌性食源性志贺菌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目录志贺菌病的病原学志贺菌病的致病因子志贺菌病的致病原因志贺菌病的防治措施一·病原学志贺菌属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不形成芽孢,无荚膜,无鞭毛,有菌毛。需氧或兼性厌氧。志贺菌病有哪些临床表现?(1)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日10余次或更多,但量不多。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2)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1日3~5次。粪便呈水样或稀糊状,含

2、少量粘液,但无脓血。左下腹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3)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以上。小儿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惶恐、谵妄和惊厥等。少数患儿可表现抑郁,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或半昏迷等,数小时内可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小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惊厥。发病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频繁,循环系统症状明显。二.志贺菌病的致病因子志贺氏菌的致病因素包括侵袭力、内毒素,个别菌株能产生外毒素。侵袭力:是志贺氏菌致病的主要毒力因子,由侵袭性大质粒介导。志贺菌进入大肠后,由于菌毛的作用粘附在大肠粘

3、膜的上皮细胞上,继而进入上皮细胞并在内繁殖,扩散至邻近细胞及上皮下层。由于病毒的作用,上皮细胞死亡,粘膜下发炎,并有毛细吸管血栓形成以至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内毒素:志贺菌属中各菌株都有强烈的内毒素,作用于肠壁,是通透性增高,从而促进毒素的吸收。继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引起临床上一系列毒血症症状。毒素破坏粘膜,形成炎症,溃疡,呈现典型的痢疾脓血便。外毒素:其作用是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并致使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外毒素经甲醛或紫外线处理可脱毒成类毒素,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一般认为具有外毒素的志贺菌引起的痢疾比

4、较严重。三.志贺菌病的致病原因感染者和恢复期带菌者的排泄物是传染源,治病菌经粪-口途径直接传播,人食用了细菌经污染的食物或物体可发病。苍蝇可作为机械性媒介.食源性志贺菌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从事食品加工行业人员患痢疾或带菌者污染食品,食品接触人员个人卫生差,存放已污染的食品温度不适当等。人群对志贺菌普遍易感,特别是2~4岁的儿童,其次为中青年。与志贺菌病相关的食品主要有色拉(土豆,金枪鱼,虾,通心粉,鸡)生的蔬菜,奶和奶制品,禽,水果,面包制品,汉堡包和有鳍鱼类等。四.志贺菌病的防治措施1.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和带菌者,

5、及时隔离和彻底治疗,从事饮食业,保育及水厂工作的人员,更需作较长期的追查,必要时暂时调离工作岗位。2.切断传染途径。搞好“三管一灭”即管好水,粪和饮食以及消灭苍蝇,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对饮食业,儿童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带菌状态。一旦发现带菌者,应立即给予治疗并调离工作。3.保护易感人群。可口服依莲菌株活菌苗,该菌无致病力,但有保护效果,保护率达85%~100%4.除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外,还应注意饮食。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