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132078
大小:278.86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7-22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二战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组织规模的增大,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引起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不仅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和管理学家研究管理理论,而且一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也都从各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现代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这一现象带来了管理理论的空前繁荣,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学派。已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把这一现象形象地描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12个主要的管理学派(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2、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的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材料与机器)、生物的(作为一个呼吸空气和需要空间的抽象存在的人)和社会的(群体的相互作用、态度和信息)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是这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的影响。1.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这个系统能否继续生存,取决于:(1)协作的效果能否顺利完成协作目标;(2)协作的效率,即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是否使协作的成员损失最小而心理满足较高;(3)协作目标能适应协
3、作环境。2.指出正式组织存在的三个条件:(1)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目标;(2)其中每一成员都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组织目的实现做出贡献。(3)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联系系统。此外,在正式组织内部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对经理人员的职能提出三点要求;(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善于使组织成员能够提供为实现组织目标所不可少的贡献;(3)规定组织目标。12个主要的管理学派(2)—经验或案例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通常也就是一些案例)来研究管理问题1.作为企业主要领导的经理,其工作任务着重于两方面:(1)造成一个“生产的统
4、一体”,有效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2)经理做出每一项决策或采取某一行动时,一定要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起来。2.对建立合理组织结构总是普遍重视。如德鲁克认为,当今世界上管理组织的新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1)集权的职能性结构;(2)分权的联邦式结构;(3)矩阵结构;(4)模拟性分散管理结构;(5)系统结构。他还强调,各类组织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特殊条件以及管理人员的特点,来确定本组织的管理结构,切忌照搬别人的模式。3.对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重新评价。这一学派中的许多人提出,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论
5、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实际需要,只有经验学派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才真正实用。4.提倡实行目标管理。12个主要的管理学派(3)—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创立者:英国的特里斯特(E.L.Trist)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协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技术系统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个人的心理影响。认为管理的绩效,以至组织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其相互影响,而且也取决于人们工作所处的技术环境。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协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12个主要的管理学派(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
6、的“双因素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观点:既然管理就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这个学派的学者大多数都受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他们注重个人,注重人的行为动因,把行为动因看成为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12个主要的管理学派(5)—群体行为学派注意与人际关系学派的区别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约和霍桑试验。50年代,美国管
7、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Argyris)提出所谓“不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那么人们就会变得忧虑和沮丧,甚至还会按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12个主要的管理学派(6)—决策理论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赫伯特·西蒙(HrebertSimon)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比较
8、完整的理论体系,1.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过程包括4个阶段:(1)搜集情况阶段,即搜集组织所处环境中有关经济、技术和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以及组织内部的有关情况。(2)拟定计划阶段,即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依据所搜集到的信息。编制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3)选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