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ID:39908963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4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_第1页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_第2页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课后思”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这三点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化

2、的瑰宝,而且影响至今。学生应重点掌握。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是本课教学难点。首先,教师在古代科技史、文学史和文字学方面的知识可能不系统,不充实;其次,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准备也不充分。所以要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直观、通俗、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教法建议本课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是“文字的演变”。可以利用有关“文字起源”的课前提示引入新课。“文字的演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按商朝、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先后顺序讲述先秦文字的演变过程。内容比较艰深、抽象。教师应尽量用一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尽可能通俗地讲解。例如,讲商代的甲骨文时,可

3、以写出:(日)(月)、等字,帮助学生理解甲骨文已经使用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还应指导学生读课后“自由阅读卡”,帮助学生理解甲骨文的史料价值。讲到西周的文字演变时,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马字的演变》插图,由学生总结金文和大篆的字形特点,即方形圆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象形程度逐渐降低。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一目是本

4、课的难点。学习远古祖先观察、记录日、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内容时,建议将大小字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记录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中所记载的日、月食经证实都很可靠。西周末年出现了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另外,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还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讲到商朝甲骨文记录日、月食时,可以指导学生看教材中《记有日月食的甲骨文》的插图,告诉学生放大拓片的甲骨文中的“”字是日食的“食”字,这段卜辞是“祭酉贞,”,也就是说傍晚出现了日食。通过辨认甲骨文,使学生认识到,史书的编写都是有根据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习中国古代历法时,关键应

5、讲清楚“闰月”问题。目前见到中国最早的历法是保存在甲骨文中的商朝历法,它是一种阴阳合历。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个朔望月,它的长度是29.530588日,所以商朝人把大月定为30天,小月为29天。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是365.242216日,称为一回归年。同时考虑月亮和太阳的运动,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作为制历的基本周期,称作阴阳合历。但是12个朔望月比一个回归年少11天。为了调整两者的差距,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这样就使19个阴历、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了。这是我们祖先的一个巧妙发明。关于24个节气。它是我国传统历法的三要素(即朔、闰、节气

6、)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创。由于24节气分别标志着太阳在一周年运动中的24个大体固定位置,反映了气候寒暖的变化,所以对农业生产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至今我国民间仍然沿用它来掌握农时,指导耕作。“屈原和钟鼓之乐”一目中“诗人屈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关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提两点建议:第一,应粗略介绍一下屈原的生平;第二,教师可引用《离骚》并附释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作品,师生共同归纳出《离骚》的文体、内容和写作特点。即它是屈原采用楚国的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的代表作。《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诗中愤怒谴责王室的昏庸和贵

7、族的腐败,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作品想象丰富,夸张大胆,感情澎湃激越,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三、学法指导1.注意梳理知识。本课内容琐碎,可指导学生在课后根据三个子目按类别列表格归纳学习内容,也可让学生打乱书上结构,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通过按类和顺时两次梳理加工知识,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2.试作探索和研究的尝试。学习本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例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

8、乐器的演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