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ID:36143047

大小:5.34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5-06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1页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2页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3页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4页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郝店镇中心中学何训英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汉字的雏形传说中造字的仓颉半坡彩陶上的符号大汶口灰陶尊上的符号二里头陶器上的符号[夏]一、文字的演变汉字的成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清]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活动与探究:认识“六书”法则探寻汉字渊源象形木指事本末会意休形声“木”部形声字形旁声旁案木安杆木干栏木兰样木羊………………木老考转注两个字义同、音近、形似,可相互注释。(本义同“老”)假借自本来是表示鼻子的象形字,假借用来表示自己。会意字,“伐”就是用“戈”来砍“人”的头。甲骨文[

2、商]①比较成熟的文字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归纳要点金文、铭文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司母戊鼎上的铭文[商]利簋上的铭文[西周]毛公鼎上的铭文[西周]西周晚期,人们对各地的铭文进行了初步的统一,形成了大篆红铜错银鎏金毛笔[战国]用毛笔书写在竹简或丝帛上的文字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便于书写的毛笔楚竹书[战国]楚帛书[战国]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演变[秦][商周][西周][商][魏晋][秦汉]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科技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代科技体现了中华民族蓬勃的探索精神和伟大的创新力量,推动着中华文明茁壮成长并长期雄踞世界之巅……日夕有食月

3、夕有食目前最早的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文字记录1、天文当地球、月球运行到位置与太阳大体成一条直线时,如果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处在月球挡住部分或全部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会看到日食现象。如果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处在地球挡住太阳所形成的阴影区的地球上的观测者就会看到月食的现象。日食的过程演示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月食的过程演示地球哈雷彗星太阳哈雷彗星围绕太阳从东向西沿着扁长的椭圆轨道运行,平均周期为76年。地球上的观测者平均每隔76年可以看到它的“回归”。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哈雷彗星在公元前613年的“回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这

4、颗彗星最近一次光临地球是在1985—1986年,人们要到2061年才能再次见到它。“(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周]远古天文记录能为现代考古提供科学的依据2、历法——指导农业农历是中国古人根据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的月相盈亏和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来制定的历法。以月球完成一次月相盈亏变化周期(即月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积12个月为一年,有354或355天,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365天)约差11天,所以在19年里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有13个月,共383天或384天。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又把太阳高度

5、完成一次变化周期(即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过程分成24部分,设置二十四节气,用来指示对应的气候特征,指导农业生产。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朝,故称为“夏历”。到商周时已经相当完备,后一直完善并沿用至今。春分惊蛰雨水立春大寒小寒冬至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霜降立冬小雪大雪白露秋分寒露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歌》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豕犬鼠牛虎

6、兔龙蛇马羊猴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是拥有了完善的历法,中华民族的农业生产才得以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造就了强大的农业,养活了众多的人民,并为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医学战国时期的伟大医学家秦越人,人称“扁鹊”活动与探究:讲扁鹊的故事认知中医奇效还记得小学学的《扁鹊见蔡桓公》这篇课文吗?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诊断病情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医学:①四诊法:望、闻、问、切②治疗法:针刺、按摩、汤药医学家扁鹊[战国]归纳要点中国古代科技探寻自然规律,关注人民生活。但对于伟大的中华民族而言,人民拥有富足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还远远不够,还

7、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永远保持蓬勃向上的伟大生命力……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博采众家之长,汲取民歌精华,创造了新的文体——楚辞(“骚”)。他把自己的政治主张、人生理想、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情感熔铸在楚辞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离骚》是楚辞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治国的理想、爱国的热情、忧国的痛苦,以至于整个生命的激情所铸就的宏伟诗篇。三、屈原与“钟鼓之乐”1、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