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203210
大小:1.30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6-27
《《骨髓象检验A》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湖北医药学院检验系李晓强骨髓检查是诊断许多炎症,特别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进一步了解骨髓中血细胞的生成、成熟、释放的程度以及病理细胞形态或异常细胞出现意义,从而进一步协助诊断,观察疗效,测知预后或排除某些疾病.(一)骨髓象检验的临床应用适应证:1)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3)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4)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疗效观察。5)其他:骨髓活检、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禁忌证:1)凝血因子严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2)穿刺部位有炎症
2、或畸形3)妊娠晚期的妇女作骨髓穿刺要慎重(二)骨髓穿刺1.穿刺部位的选择:1)骨髓腔中红髓丰富2)穿刺部位浅表3)避开重要脏器临床常用穿刺部位1)髂骨后上棘2)髂骨前上棘3)胸骨4)其他部位2.穿刺步骤及注意事项3.骨髓取材情况的判断(1)取材满意(2)取材失败(三)骨髓细胞学检查1.低倍镜观察(1)判断骨髓涂片的质量(2)判断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骨髓象(3)巨核细胞记数并分类(4)全片观察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2.油镜观察(1)有核细胞的计数及分类1)计数部位的选择2)计数的秩序3)计数的细胞4)计数的数目(2)观察的内容1)粒细胞系统:增生
3、程度、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各期粒细胞大小、形态,核染色质的结构、核仁、核形,胞质量、浆色、颗粒等,有无分叶过多或过少、双核、核浆发育不平衡、中毒颗粒、杜勒小体、空泡和棒状小体等.空泡中毒颗粒核右移双核粒细胞杜勒小体Dohle氏体:是一种出现于成熟粒细胞浆中的淡蓝色小体,常分布在细胞边缘、圆形或不规则,有时不止一个。染色较模糊,稍有不注意或涂片染色不佳即不易发现。目前认为它不过是红色胞浆中残留下来的一小块淡蓝色胞浆(含RNA),经常与严重感染时出现的其它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并存。但偶尔可在某些孕妇或用细胞毒剂治疗的患者血片中找到。Au
4、er氏体奥尔(Auer)氏体:是含于胞浆内的一种被罗氏染色染成红色的棍棒状小体。形态类似抗酸染色的结核杆菌。一般认为它是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来自溶酶体?),髓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和PAS反应都呈阳性。正常细胞中见不到,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时原始、早幼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胞浆中,但决不会出现于淋巴和红细胞中,故对白血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May-Hegglin畸形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白细胞异常,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特点是在粒细胞及单核细胞胞浆中,出现蓝色的类似杜尔氏体的包涵体。患者常同时伴有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以及轻度出血倾向,
5、但绝大部分人不表现任何症状。Cheidiak-Higashi异常Cheidiak-Higashi异常:主要形态特点是在嗜中性粒细胞(包括幼稚细胞)胞浆中,含有一种粗大的颗粒。该颗粒大小不一,直径1-4μ,圆、椭圆或不规则形,染成灰蓝色、蓝紫色、以至棕红色,甚为显著;髓过氧化物酶,苏丹黑B染色和酸性磷酸酶均为强阳性。有时在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淋巴细胞、浆细胞以及组织细胞中亦可见到此种大颗粒。患者称为Cheidiak-Higashi综合征Alder-Reilly异常Alder-Reilly异常:主要的形态特点是白细胞中(包括嗜中性、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
6、胞和淋巴细胞)胞浆中含有粗大的染成深蓝色的(嗜天青)颗粒,有的压在核上,易与中毒性颗粒混淆;通常颗粒不多,但仔细观察较易发现。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一种粘多糖代谢障碍性疾病。异常颗粒是由于溶酶体缺乏某些水解酶,造成粘多糖和神经鞘磷脂堆集,成为可染色的颗粒。2)红细胞系统增生程度、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幼红细胞大小、形态,核染色质的结构、核仁、核形,胞质量、浆色、颗粒等,有无畸形核、多核、核碎裂、核固缩、核浆发育不平衡、幼红细胞岛豪-周小体和嗜碱性点彩等.同时观察成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颜色、中央淡染区,有无豪-周小体和嗜碱性点彩红
7、细胞、Cabot环、多色性红细胞、大红细胞等其他异常红细胞.早幼巨红细胞直径13~22μm,圆形,胞核大,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因而略粗糙疏松,有时可见核仁。胞浆丰富,呈蓝色或嗜多色性。豪-周小体Howell-Jolly:也称染色质微粒,表现为在成熟或晚幼红细胞胞浆内有一至数个染成深紫红色的小圆点,大小不一,为有核红细胞核碎裂的遗迹。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切除后以及缺铁性贫血等的骨髓及血片。Cabot环Cabot环为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的纤细的大环形或8字形物质,常出现于嗜多色性、点彩和含H-J小体的红细胞内,其确切来源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人
8、工形成的变性蛋白,也有人认为是残留的纺锤丝或融合的微管。一般很少见到,偶见于铅中毒或恶性贫血患者血片中,但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