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刈麦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刈麦

ID:39003018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刈麦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刈麦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刈麦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观刈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刈麦》教案教学目标:1、紧扣关键字词的解释,用散文化的语言复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2、通过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3、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九月秋收,我作了一首小诗:《九月的心情》九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它笑意盈盈,那笑是玉米裂开嘴露出的胡须,那笑是收割机轰鸣响彻云霄……你们能从我的诗中看出我的心情吗?在诗后续一句“然而,五月的心情却全不是这样。”曾经的五月,麦收的季节,诗人白居易于田埂边

2、看割麦,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共赏的《观刈麦》中不一样的“五月心情”。二、新授:(一)听配乐朗诵。(二)生自由诵读。(三)师生品读。1、诗中人大声朗读诗歌,找出诗中人,并用诗中原词作答。(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2、诗中景农家人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到了五月,夜晚刮

3、起了一场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了……诗中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情景都在干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肯定不可能把诗中的字词一个不漏地翻译下来,所以教师可以在他们的回答中即兴提问,如:“妇女孩子往哪送饭”、“贫妇左臂悬着怎样的筐子”、“丁壮们在什么天气情况下劳作”等,为的是有效调控学生字词翻译的落实情况。)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

4、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起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这一家在田地里十分忙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

5、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1、诗中情①引言:我们通过文字,看到了他们的行为,我们能再通过行为,看到他们的内心吗?A、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诗中的丁壮和贫妇。请以诗中字词句为依据,揣摩丁壮和贫妇的心理,向站在田埂边观刈麦的诗人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追问:丁壮和贫妇哪个更苦?(落实翻译:家田输税尽)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

6、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小结: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悲凉之意在这种恶性循环中

7、不言自明。B、古代表现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本文着实高人一筹,那是因为诗人在那个时代就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作此诗时他正任县尉,是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员。看到此情此景,他“自愧”,于是他自言自语道:②引言:此诗中的农民如此,此诗外的农民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其他古诗中的农民众生相,请同学们读读诗句,说说诗中人的命运。“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陶土》“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你能结合《观刈麦》一诗说说

8、造成以上这些诗中人物悲苦的社会根源吗?教师小结:古诗中此类农民矛盾心理和矛盾现象众多。一个“税”字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瓦不遮屋的真正原因。强烈的讽刺意味在这些矛盾中不言自明。(三)诵读:引言:“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请你从语速、语调、重音等角度谈谈自己的阅读建议。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有一点丰收的欣慰,节奏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