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480174
大小:21.9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人教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教学设计(第三学时)一、导入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二、查学诊断:课件1.通假字曳铁钯“____”通“____”,_________答案:钯:通“耙”,平整土地用的农具2.一词多义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众服为确论()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答案:被/认为/成为3.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古义:________今义:并列。(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___今义:一种学科。(3)是非木柿古义:________今义:判断词是。(4)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_今义:阅读。(5)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_今义:有遮蔽
2、作用的器物。(6)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_今义:表转折,但是,却。答案:(1)一起(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代词,这(4)经历(5)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6)只,仅仅三、导学探究:课件1.探究: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2.探究: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讨论并归纳:(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
3、,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才能出真知。3.探究: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
4、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课件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但没有找着;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会越埋越深;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到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4.探究: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讨论并归纳: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第三种既有理论
5、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5.探究: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课件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四、拓展延伸: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五、小结:本文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何
6、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才能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六、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本课。2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板书设计】课件人物寻找的位置理由结果寺僧求之下流以为顺流下矣寻十余里,无迹讲学家求之地中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实则找不到)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数里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