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口译应变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口译应变策略 口译是指用口头表达方式将原语信息转换为译语信息的一种即席翻译活动。译者的主要任务是以语言为工具,在不同的语言交流者之间起媒介作用,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将说话者的意图表达出来,帮助交际双方克服语言障碍。 口语语言是通过空气传播,转瞬即逝的,这就决定了口译活动具有: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 口译的这三大特征决定了译者不可能像笔译者那样,有足够的时间揣摩玩味原文,更无法“一名之立,旬月踟躅”。它只能在很短时间内正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并迅速地解码和编码,最后“出口成章”。为了做到这一点,译者不仅应该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外语思维能力、母语表达能
2、力、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 所谓的应变能力,指的是译者能够在不影响原语主要信息,不影响说话者主要意图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原语进行调整,适当地处理好原语中的难点,使其更符合于当时当地的情形和场合,并使交际顺利地进行。 李越然曾经指出,影响口译活动的因素有制约性因素和自由因素,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并在瞬息间彼此相互转化。译者在从事不同语言的转换时,一方面是必须再现原语,另一方面是如何再现原语。前者是制约因素,译者处于从属地位;后者是自由因素,译者处于相对的自主地位。在接受外部语言信息的时候,制约因素是权威,是信息输入,译者
3、被动。 但语言转换一开始,从属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自主,自由因素是相对权威,被动中有相当多的主动。而口译应变能力就是这种主动性的外在表现,应变策略则用于指导这一能力的策略。 口译种类包括法庭口译、商务口译、外交口译、科技口译等等。因此,从理论上说,为了应对不同的口译场合与不同的口译任务,译者必须是一个“活的百科全书”(WalkingEncyclopedia),不仅要精通口译活动中所涉及的两种语言,而且应该对这两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译者也应该具备丰富的经济、政治、商务、历史、地理、哲学等知识。但是,要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正如一
4、句俗语“隔行如隔山”。于是,译者在口译的过程中, 难免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囿于口译工作的环境、时间、方式,不可能求教于他人。此时, 译者就必须借助应变策略加以变通,以取得最佳的口译效果,真正地使口译成为一种基于释义的活动(meaning-basedtranslation)。 口译种类繁多,要想找到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策略简直不可能。本文仅就口译中可能涉及的五种应变策略进行论述。 1 “洋”为“中”用 借用译语中现成的、受众(addressee)耳熟能详的表达法来替代原语信息。 有一位译者在陪同美国客商游玩时,恰逢清明节。看到路上来来往往
5、的扫墓者,美国客商非常纳闷,便问译者,“IsthisaspecialdayfortheChinese?What’sthatfor?”。或许是情急, 译者一时想不起贴切的译文,便灵机一动,说: “It’satraditionalChinese‘MemorialDay’forworshipingatancestralgraves.” 美国客商听后,恍然大悟,连声说:“Isee.Isee.”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忠实的翻译,因为MemorialDay是指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原定为5月30日,现为5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大多数州作为法定假日),而中国的清明
6、节则是祭祀祖先(包括民族英雄,烈士等)的传统节日。两者显然不同,但在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字眼时,或许是一种“救急”的应变策略。 同样,据说有一位译者在翻译“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使用了“RomeoandJuliet”;在翻译“诸葛亮”时,使用了“ChineseSolomon”。 当然,这种作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交际双方谈论的重心是这种语言的文化涵义, 即谈论的重心是“清明节”的来龙去脉或“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诸葛亮”的故事或由此改编而成的剧本时,那么,我们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译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再者,译者也不宜使用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甚至歪曲原
7、语的译法, 如翻译杜甫、韩愈等著名诗人的姓名时,就不宜根据他们的字,如杜子美和韩昌黎将其音译为“JimmyDu”和“CharlieHan”。 2 言内明示 口译中要将原语的内涵和外延,及其所包含的文化信息用明明白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在介绍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时, 一位IT人士谈到: “Thecurrente-commercelandscapefeaturesanumberofimportantguidepoststhatcanhelpdirecttheinnovativegaragedreamerdownafeasiblepathto
8、success.”(斜体为笔者所加) 在这句话中,garagedreamer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