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8377197
大小:8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1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至少包括有20个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人类和动物化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其它环境中。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存在次菌。1.病原学特征 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为0.8-1.0μm,成对或成短链状排列,或呈葡萄状聚集,无芽孢,无鞭毛(见图6-6)。 图6-6金黄色葡萄球菌显微形态结构 不能运动,一般不形成荚膜,但在少数菌株的外层可见有荚膜样
2、的粘液物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于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7℃孵育24~48h形成直径1~2mm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不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在室温下长时间培养产生脂溶性色素,使菌落呈金黄色。于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金黄色葡萄菌菌落周围可形成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混浊生长。生长温度在6.5-46℃之间,最适温度为30-37℃,能在冰冻环境下生存,能在质量分数为15%NaCl和40%胆汁中生长。在水分活度为0.87的条件下仍能存活。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甘露醇产酸在鉴定致病性方
3、面有一定意义。 在不形成芽胞的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抵抗力最强。于干燥的脓汁或痰液中可存活2~3个月;加热60℃1h或80℃30min才能将其杀死。在2%石炭酸中15min或在0.1%升汞中10-15min死亡。耐盐,在含有10%~15%NaCl的培养基中仍能繁殖。对某些染料较敏感。如1︰10-20万倍稀释的龙胆紫溶液能抑制其生长。对青霉素、金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也敏感;但对磺胺、氯霉素敏感性差。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内感染
4、最常见的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化脓性炎症的病人或带菌者在接触食品后,使食品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在20~37℃及适宜的pH和合适的食品条件下能产生肠毒素,如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通常在21~30℃下,放置3~5h,就能产生足以引起中毒的肠毒素。5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肠毒素,并且一个菌株能产生两种以上的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肠毒素是一组对热稳定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分子量为26000-30000。 常用噬菌体分型。目前国际上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4个噬菌体群、23个噬菌体型。噬菌体分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按抗原性可分
5、为A、B、C1、C2、C3、D、E、F共8个血清型且均能引起食物中毒,尤以A、D型为多见,B、C型次之,其中F型为引起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毒素。2.流行病学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中毒暴发事件,近年来首推2000年“雪印奶粉”事件,14000多人受感染。根据日本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日本20年期间(1980-1999)由金葡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共有2525次暴发,包括59964人,3人死亡。 (1)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是葡萄球菌肠毒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征为潜伏期短,一般在2~4h。病例暴发集中,来势凶猛,但恢复迅速,预后良好。 (2)传播
6、途径:中毒食品主要为肉类及肉制品,家禽及蛋制品,凉拌菜如蛋类、鲔鱼、马铃薯,鸡肉及通心粉;面包制品如奶油糕点、奶油派、巧克力饼及三明治;奶类及乳制品。食品在加工前本身可能带菌或在加工过程中或熟食制品包装不严,运输过程中也可能污染。食品污染葡萄球菌后,外观正常,感官性状无变化。 (3)发病季节:全年皆可发生,但多见于春夏季。各年龄组均可患病,痊愈后不产生明显的免疫力,本病无传染性。 (4)传染源:患者或带菌者。常存在于人体的皮肤、鼻腔、鼻咽部、指甲下及各种皮肤化脓性感染灶中。患乳腺炎的病牛、病羊也携带此菌。3.流行性疾病(1)致病物质
7、 ①葡萄球菌溶素:依抗原性及生物活性不同分α、β、γ和δ4种溶素,其中α溶素是重要致病因子。 ②杀白细胞素: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中毒性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等病变。 ③肠毒素:导致食物中毒。 ④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剥脱性皮炎。 ⑤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发热、猩红热样皮疹、脱屑和休克等症状有关。 ⑥凝固酶:是一种能凝固加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的蛋白质,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可引起侵袭性疾病;皮肤局部的化脓性炎症。 ⑦耐热核酸酶:对DNA和RNA有较强的降
8、解能力,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是临床上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2)所致疾病 分为侵袭性性疾病:皮肤、各种器官化脓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感染;毒素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烫伤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