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联绵字语素融合_说疑义

_联绵字语素融合_说疑义

ID:38161923

大小:150.9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_联绵字语素融合_说疑义_第1页
_联绵字语素融合_说疑义_第2页
_联绵字语素融合_说疑义_第3页
_联绵字语素融合_说疑义_第4页
_联绵字语素融合_说疑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_联绵字语素融合_说疑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言文字学术研究*“联绵字语素融合”说疑义沈怀兴现代联绵字观念所表现出的“联绵字—双音(4)合成词(包括合成词和词组)组合之单纯词”说向有争议,已形成肯定派与否定派。许初,其词源结构对音义的指示作用是很显著的,惟贤(1988)、陈瑞衡(1989)、李运富(1991)、通过其逻辑语法关系就可了解其表达的内容。但白平(2002:152-169)等否定派学者考察了语这种指示作用不能永久保持下去,所指的改变,文学史上的“联绵字”及相关术语,发现它们从语音的变异等都可能使词源结构指示意义的作不区别单纯词与合成词,大致相当于现代词汇学用不同程

2、度失效。⋯⋯词源结构模糊的极至会造中的“双音词”。肯定派学者从现代联绵字观念成非联绵结构理据的完全失落,从而与其他词失出发,则认定部分合成词语素融合,遂变成了联去联络,完全孤立起来,变为单纯性的联绵词。绵字—双音单纯词。此即所谓“联绵字语素融(5)有一些联绵词来自于同义或近义语素合”说。笔者至愚,每见此说总不免疑惑,见的多联合构成的双音节复合词。这种同义近义单音词了,疑惑也多了,便希望求教于达人。行文中若有连用构成的复合词,由于在历史语变的发展中,一得之愚,亦略作叙述,望读者批评指正。下面以各自独立的词素义逐渐融合成一个词素义,这

3、个时间顺序排列各家观点。词素义又逐渐与词形分离,或者两个用通假方法(1)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词和词素“上下同义”构成的复合词,由于通假义因形义消亡了,或者形、音、义发生了演变,有的词可能的分离而逐渐脱离,这些都使得构词理据变得模跟它所由形成的词失去语义联系而“孤立”起糊不清,词源失落而不可考证,因而便成为一个来,从而它的内部形式也就变得暧昧不明,以致不可分训的联绵词。为人们所遗忘。⋯⋯有时候,合成词由于语音和(6)如果复音词的语素义能够直接体现词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而成了单纯词,它的内部形义,语素义与词义具有“表层”的联系,应

4、视为合式也就从人们的语言意识里消失了。例如:英语成词;如果语素义不能够直接体现词义,构成的barn⋯⋯。这个过程就是所谓“词素的溶合”。语素已经融合成一个整体,语素义与词义仅仅有(2)“琵琶”本作“批把”,我们是否可以依“深层(或语源)”上的联系,如那些字面意义隐据“推手前”,“引手却”(《释名》),把“琵”和没的所谓“联绵词(字)”,应视为单纯词。①“琶”都看作语素呢?从“批把”到“琵琶”,字形上引六例都是从肯定派同类文字中选出的。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语感的变化。在现代汉例(1)作者著文向守现代联绵字观念,而在这里语中,“琵琶

5、”这两个音节已经成为囫囵一团,依却没举汉语例。可是,向后持“联绵字—双音单纯依不可分割的单语素词了。词”说论联绵字之来历者多以它为理论根据(只(3)今人便悟出了同义或近义的并列复合是将“溶合”改成了“融合”或换了别的说法),词由于长期连用而结构凝固,形成了联绵词。而所举例子却无一当其说。试问:汉语里究竟有*本文是宁波大学资助课题“联绵字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也是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现代联绵字理论证伪”(06N92)中的一节。462008年第1期(总第81期)语言文字学术研究没有当其说的例子?(看下文论述,可知“联绵字算?又如

6、,用借喻创造的双音词,大多一成词,结语素融合”说存在悖论,无法举出当其说的例构因词义转移而凝固了,又该怎么算?不错,作者子。)另外,例(1)的理论也只是引进,本文暂不书中所举例词多较难辨,但能不能以难辨与否作讨论它本身的问题,被用于汉语研究所暴露的问判定标准?不错,作者还照同类著作的做法讲了题将于此后各例分析中谈到。所举联绵字的语音联系、多种书写形式等特点,例(2)是利用例(1)理论解决汉语研究具然而,这些特点与所论联绵字是否单纯词有什么体问题的例子,但要成立,尚须回答以下问题:第关系?若非囿于成说,谁会为证明联绵字是单纯一,为什

7、么不能依据“推手前”“引手却”,而把词而强调这些“特点”呢?“琵”“琶”这两个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看成语对例(4)的疑问:第一,照例(4)的观点,爆素?②第二,何以见得“从‘批把’到‘琵琶’,字形料、背飞、初妹、拆小、接驳、零和、驴友、闷骚、猛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语感的变化”?能否把料、面霸、情治、缩微、秀逗、月嫂、云吞、作女等近历史上用分化字表记某义造成的古今字形之异年流行的词当不难理解。其实不然。能否判它们为简单归因于语感问题?第三,判断复音词的语素单纯词?第二,有些方言词进入普通话后,不能照构成情况能不能凭语感?一个词,如果

8、一部分人普通话理解其字面意思,如拍拖、拥趸、走光等,能凭语感说它是单纯词,另一部分人凭语感说它不说它们在方言里合乎例(4)观点是合成词,而在是单纯词,能不能说它既是单纯词又不是单纯普通话里不合例(4)观点是单纯词吗?第三,所谓词?第四,合成词之为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