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1686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30
《《鱼,我所欲也》习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鱼,我所欲也》习题一、解释加点词语。1、苟得2、有所不辟3、如使4、何不用也5、呼尔而与之6、蹴尔而与之7、不屑8、万钟9、不辩礼义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1、乡为身死而不受12、不可以已二、解释以下虚词:1、而(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蹴尔而与之(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2)万钟于我何加焉三、一词多义:1、与(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呼尔而与之2、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3、得(1)二者不可得兼(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四、通假字:1、故患有
2、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乡为身死而不受五、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
3、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选择题1、下列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B、死亦我所恶(凶恶)C、贤者能勿丧耳(死亡)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2、与“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A、战于长勺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管夷吾举于士D、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翻译: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为大家所共有,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如果人们的欲望是没有生命的,那么大凡会丧失的办法和手段为什么要采用呢?C、此之谓失其本身。翻译:这就叫做丧失了他原本所希望的良好心愿。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翻译:以前宁肯死,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万钟。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文
5、章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形象生动。B、文中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指“不义”。C、“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了人人都有“本心”。D、作者认为人人都喜爱大义而不喜爱生命,所以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作者善用排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也体现了孟子文章长于论辩,层层深入的特点。B、本文用到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但语言依然显得生硬,说理不透彻。C、本文以议论为主,结合了叙事和抒情,对读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D、文章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说明只有“万钟
6、”才能检验一个人的“本心”。参考答案:一、略。二、1、而(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3)蹴尔而与之(表修饰)(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顺接,就)2、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比)(2)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三、一词多义:1、与(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2)呼尔而与之(给)2、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2)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3、得(1)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4、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wèi为了)(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éi做,接受)四、
7、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六、1、A2、B3、D4、D5、A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