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78779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7
《《人类的“老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说说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通过“质疑问难,确定目标上网浏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激发情感拓展延伸”的模式进行教学。能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读题。 2、激趣 读了课
2、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人类可以在“老师”那里学到什么?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正音:“碎”是平舌音;“超、省”是翘舌音;“鲸、亡”是后鼻音;“某”的韵母是“ou”不是“u”。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你是从文中的哪句
3、话知道的?(齐读最后一句)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提示注意点。 “碎”的一竖从两个“人”的下面起笔; “匀”要写得方正、舒展,而做“”均 的部件时,左右要压缩;“省”的上面的一点不能少。 2、学生描红。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导读引悟 过渡: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1、分配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任务 (1)第一大组重点研读课文第一、二、六、七自然段 (2)第二、三、四大组重点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点拨 (1)第一大组:从课文第一、二、六、
4、七自然段读懂了什么? (2)第二、三、四大组:“老师”是谁?“老师”教给人类什么?人类向“老师”学习的结果如何? (二)组织交流,评议导向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过渡: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好,畅所欲言吧! 1.第一大组汇报探究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第一自然段 ①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②鱼儿是人类的老师 ③这一段起引出话题的作用 (2)第二自然段 ①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
5、物很多,“何止”即远远不止,可见其多。 ②这一段既承接上文,又统领下文。 (3)第六自然段 ①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②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③人类模仿自然界的很多生物,发明了很多东西。 (4)第七自然段 ①人类从生物哪儿得到启示,或有所发现,或有所改进,或有所发明,“真是”、“好”写出了人类对生物的赞美。 ②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第二大组汇报探究第三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2)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3)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
6、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4)飞机的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的启示的。 3、第三大组汇报探究第四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第四大组汇报探究第五自然段情况,其他组补充或提出异议 (1)实物演示:鸡蛋捏不碎 (2)分析捏不碎的原理:将压力均匀地分散 (3)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二、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
7、哪些? 3、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4、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三、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