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_世说新语_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2卷 第4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1月Vol.22No.4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Nov.2002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熊国华(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310) 摘要《世说新语》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的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人格追求、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和象征。魏晋风度具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审美发现、“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叛逆精神和超越世俗的自由独立的人格理想等文化意蕴,对中国美学、思想史和中国人文精神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风度;
2、行为范式;玄学;文化意蕴;人格理想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2)04-0006-07一、《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每当遇到重大转折时期,必然带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乃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审美理想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如果有一部书把当时社会风气的新变化记录下来,如果这部书所记录的凝聚着时代特征的美学风范对后世产生了影响,那么这部书将得以流传后世,这一代美学风范将成为民族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就是这种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
3、之经典,魏晋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1]撰。史书说他“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然足为宗室之表⋯⋯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著名文士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聚集在他门下。因此,鲁迅先生推测“书或成于众[2]手,未可知也”,极可能由刘义庆主编、众文士参与编撰而成。梁代刘孝标为该书作注,纠纰、补阙、考核、诠释,引书竟达400余种,而所引诸书,赵宋后已佚十之八九,唯赖刘注以传世。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一同列为古代“四大名注”,颇为后世学者珍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世说新
4、语》原名《世说》,,刘义庆本为8卷;刘注本为10卷。后经宋人晏殊删并成3卷。全书分门别类,以事相从,共计36篇,1130条。记事上起秦末陈婴母,下迄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所涉及的历代重要人物达650余人,但主要记载汉末至魏晋期间名门士族的遗闻轶事和清谈风貌,栩栩如生地塑造了魏晋名士的众生相,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世说新语》不同于一般“街谈巷语”小说的地方,在于它不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写真人真事,为魏晋名士立传,故后代史书,多有采用《世说》。可以说《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度最真实、生动、丰富的原始资料。收稿日期:2002-08-05作者简介:熊国华(1
5、955-),男,湖北黄陂人,广东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第4期 熊国华: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及文化意蕴7综观《世说新语》一书并无“风度”一词,只有“风流”、“风气”、“韵度”、“风姿”等说法。但唐贞观年间编撰的《晋书·安平献王孚传论》中“安平风度宏邈,器宇高雅”,及《新唐书·张九龄传》中“帝每用人,必曰‘风度能若九龄乎:?’”都出现了“风度”一词。广东始兴县张九龄的故乡至今仍名为“风度村”。把“魏晋”与“风度”联系起来、并产生广泛深刻影响,大致源于鲁迅先生1927年7月在广州所作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著名演讲。宗白华、冯
6、友兰、汤用彤、王瑶等前辈学人,都对此作过深刻精到的论述,新时期以来研究魏晋风度的论著也不时出现,这些都给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但“魏晋风度”本身是一个相当普泛的模糊的美学概念,正如什么是“美”一样具有永恒魅力和无限探究的可能性。本文拟从《世说新语》出发,对魏晋风度的行为范式和文化意蕴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二、魏晋风度的行为范式何谓“风度”?《辞海》云“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态度。”《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美好的举:止姿态。”所谓“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即指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是魏晋名士外在容貌、举止、言
7、谈、风姿、态度和内在精神、气质、个性、才华、气度的有机统一;作为一个美学名词,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的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人格追求、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和象征。魏晋风度作为一种社会时尚和人格理想,在当时和后世都被人们所仰慕模仿,对中国人文精神产生了极大影响。下面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对魏晋风度的行为范式作一个扫描。1.品评人物,俊逸潇洒。魏晋时期盛行人物品评之风,品评的范围包括个人的品行、言语、容貌、才情、智慧、性格、气质、风度等方面,尤其讲究漂亮的容貌、潇洒的风度。《世说新语》(以下引《世说》只注篇名)里有大量这样的记载。例如: 王戎云“太
8、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赏誉》()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