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18563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6
《水调歌头说课及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析《水调歌头》作为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其意,懂其理,诵其情”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本着课程标准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出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的理论指导,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设计多种情境,让生读、思、品、说。在能力发展同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乐趣。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作品内容,掌握词中名句;2、品味感悟词的意
2、境美和蕴含的哲理;3、训练联想和想象能力。(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引入新课——品读赏析——深层感悟——音乐欣赏,层层递进;2、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能准确地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3、采用示范朗读、集体朗读、讲读结合、课堂练习等方法,训练朗读方法和背诵能力,激发联想和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分析古诗词优美的意境,感悟其中的哲理,从中受到启迪;2、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其旷达胸襟,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法学法分析: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3、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引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作品,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交流讨论法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至于背诵我通过"朗读、音乐欣
4、赏"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四、教学设想1、课前布置学生读准字音,通读全文;收集苏轼有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3、课时安排:一节课。《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悟诗情,培养读诗的趣味;2、理解诗意,体味诗歌的意境美;3、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学习欣赏诗词的方法。2、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感悟诗情,理解诗意。3、训练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音乐烘托法、设疑导思法、讨论法。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每一个
5、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他们让那个时代的文学大放异彩、璀璨夺目。比如,提到魏晋我们就会想起陶渊明,提起唐代就不能不说李白、杜甫,提到宋代就不能不说——对于苏轼,你知道多少?二、授新课(一)(生自由发言)多媒体演示苏轼个人资料: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七年没相见了,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二)前提测评,落实字词的注
6、音,扫清朗读障碍。多媒体展示以下生字:1.宫阙()2.玉宇()3.朱阁()4.绮户()5.无眠()6.婵娟()(三)课文朗读:1、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2、展示朗读技巧,全班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注意语速、重音。(让学生在听、读中感悟古诗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四)赏析课文,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政治遭遇讲析课文,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附写作背景:苏轼写此词时已41岁,当时他宦途失意贬官—被贬黄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六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
7、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五)合作探究:1、词的上、下阕写的是什么?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下阕----怀人(抒情)2、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句子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 宫阙、琼楼玉宇。4、在这首词里,作者大量使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试问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联想和想象?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
8、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月圆(天上)——人圆(人间)想像:明月——宫阙——琼楼玉宇三、课文总结: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月圆(天上)——人圆(人间)想像:明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