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重翻译中的改写与杂合现象_以影片_一剪梅_为例的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5卷第3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5No.32011年6月JOURNALOF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Jun.2011双重翻译中的改写与杂合现象以影片一剪梅为例的考察金海娜(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摘要:在我国无声电影的制作拍摄中,外国文学作品是中国电影人的创作源泉之一。我国早期的电影人具有非凡的国际视野,很多无声电影在制作时就直接在影片中加入了汉英双语字幕,以便于国际观众的欣赏,并利于输入国际市场。对
2、于改编自外国文学作品的电影来说,就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双重翻译现象。以影片一剪梅为例,从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早期电影制作中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改写。在电影的对外翻译中,以国际观众为目标群体,译文中既存在对原著的尊重与保留,对目标语语言与文化的贴近,同时也保留了汉语中的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使中英语言文化在杂合中得以融合。关键词:无声电影;字幕翻译;改写;杂合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634(2011)03-0090-07RewritingandHybr
3、idityintheDua-ltranslationProcess-CaseStudyoftheTranslationandAdaptionofYijianmeiJINHa-ina(SchoolofForeignLanguag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Abstract:ForeignliteraturewasaninspirationforearlyChinesefilmproducers.Withforeignaudienceandinternation
4、alfilmmarketinmind,mostsilentfilmswereinsertedwithbilingualintertitleswhenproduced.Forfilmsadaptedfromforeignliterature,aninterestingphenomenonofdua-ltranslationprocesscanbewitnessed.ThispapercarriesonananalysisontheadaptionofShakespeare'sTwoGen-tlemeninVer
5、onaintoYijianmeifromideology,patronandpoeticsinthelightofrewritingtheory.Astothebilingualintertitles,thehybridityintranslationcanbeseenthroughelementsoftheoriginalwork,movingtothetargetcultureandlanguage,whileinfluencedby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Keywords:s
6、ilentfilm;filmtranslation;rewriting;hybridity中国无声电影诞生于20世纪初,发展繁荣于二三十年代,其历史长达三十多年。1930年,有声影片在美国诞生,但由于我国电影技术落后,经济力量薄弱,再加上时局动荡,无声电影并没有立即消失,仍然继续发展,数年后才逐渐被有声电影所替代。中国电影历史上曾拍摄过的近千部无声电影,如今尚[1]存可以观看的不足百部。目前可以看到的1932年前出品的无声电影都直接带有中英文双语字幕,构成了非常有趣的文化输出现象。早期电影人除了从我国传统文学
7、和当时风靡一时的鸳鸯蝴蝶派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还尝试将外收稿日期:2011-03-15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高水平大学项目[2008]3019作者简介:金海娜(1981-),女,安徽淮南人,博士生。第3期金海娜:双重翻译中的改写与杂合现象以影片一剪梅为例的考察91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改编成中国电影。早在1920年,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就将林纾翻译的美国小说焦头烂额改编成电影,1925年,明星公司出品的空谷兰是根据日本黑岩泪香译本小说野之花改编的,良心的复活(1926年)是改编自
8、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少奶奶的扇子(1939年)则是改编自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等。据笔者统计,从1905年到1949年,我国大陆的电影公司曾将45部外国文学作品改编成中国电影,这些外国文学作品在改编为中国电影时,都无一例外地被本土化,成为一个咋看之下是发生在中国本土的作品。包天笑曾说,他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空谷兰、梅花落都是从日本译来的,而日文本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