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290775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训练7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训练7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制度B.“罢黜百家”C.“三教合一”D.程朱理学2.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B.从天人关系出发C.从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3.(2014·乐山文综)朱熹有诗云: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A.致良知B.发明本心C.经世致用D.读圣贤书4.《李贽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文中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提倡人人平等C.反对封建礼教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5.王守仁的门人在夜间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
3、。”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门人看来,这里的“良知”是指( )A.纲常B.羞C.真理D.私欲6.“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句话应该出自( )A.朱熹B.王守仁C.黄宗羲D.顾炎武7.“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4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 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
4、《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倡导“存天理,灭人欲”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质疑孔子的权威性D.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的是( )A.孔子的“为政以德”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朱熹的“格物致知”D.黄宗羲的“工商皆本”10.“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影响的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
5、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11.王阳明(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子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答罗整庵少宰书》)这一言论( )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 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③否定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地位 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
6、有参政权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13.阅读下列材料:4材料一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二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
7、儒学的地位如何?(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14.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孝的传承价值对今天社会仍有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材料二 夫孝,
8、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义者,故曰《孝经》。——《汉书·艺文志》材料三 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亲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亲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定外于吾心邪。——王阳明《传习录》材料四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予分父之身而为身。……4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