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课和生活更近一步

让政治课和生活更近一步

ID:37267305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0

让政治课和生活更近一步_第1页
让政治课和生活更近一步_第2页
让政治课和生活更近一步_第3页
让政治课和生活更近一步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政治课和生活更近一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政治课和生活更近一步李老师的可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很有味道,散发出浓郁的生活味,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其感染,不知不觉中就和他一起形成共鸣!为什么他的可如此生动?最关键的是他的课堂就是他的生活,他把课堂和生活很好的融合到了一起。一、反思:政治课生活化迫在眉睫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不仅仅来自书本,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经验的获得不仅仅来自言传更多的来自生活。社会上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互联网内容的善恶、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言论的自由使政治文化观、道德

2、观、价值观都有充分的表现。如果政治课脱离社会,脱离生活,那政治课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课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课,政治课就变成了死记硬背。长此以往,学生对政治课产生排斥心理,怎么可能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杜威曾指出:“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也许能使人产生某种行动……但这种知识不能培养个人的主动性和使他忠于他人的信念。”因此,根据现代生活教育理论,教师只有直面各种社会信息,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二、实践:政治课生活化的必然之路  为了让

3、课堂走进生活,用知识体验生活,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4、质量测评等方面立足社会实际,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一)教学目标的制定:立足生活  教育应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感悟生活的快乐。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尤其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

4、社会的基本素质,如创新精神、诚信观念、民主意识等。例如,我在备《经济生活》中“投资的选择”这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各种投资的利弊。我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设问还来引导学生逐步的思考。给大家一百元生活一个月,大家该怎么做?当你提前把钱用光了该怎么办?大家有没有想过用钱去赚钱?赚了钱又该怎么办?……通过层层与大家生活密切联系的设问,从生活的角度去回答这些设问,教学目标就很容易的完成了。(二)教学内容的选择:源于生活由于教学目标的转变,即由教授学科知识转变为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这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准备了前提。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

5、,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长远发展相去甚远。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把理论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感受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分挖掘生活素材,使学生自己产生某种体验、理解。例如,我在上高一《经济生活》中“投资的选择”这一内容时,如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股票的“高”收益和“高”4风险?老师讲得再多再细,学生还是觉得抽象。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其实让学生来真正做回股民,所有抽象便化为具体,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可以借助于网络,实时展现股票的涨跌,让学生自己用心选择一种股票,下节课再

6、来展示股票行情,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股票的亏和赚。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生活技巧。不需要背,不需要记,只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会。(三)教学成果的检测:回归生活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生活应用是政治这门学科的薄弱环节,也是学生觉得政治没用的主要原因。如何在生活中把政治学以致用,值得我们推敲。教师教完了,学生学完了,那究竟成果如何呢?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考试是最直接的手段。其实这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完全脱离了教育的初衷。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生活。高分低能的学生在历届的考试中屡见不鲜。学生知识的掌握,教师教学的完成

7、都需要接受生活的检验。学生不仅是学会,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和应用。例如,班上以前存在着很多的浪费现象,水的浪费,电的浪费,食物的浪费似乎是理所当然。但是在学完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课后,班上的这种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那么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这种教学成果能否让人满意呢?尽管考试时学生答不完全,但从生活的角度,学生早就潜移默化的接受了,这种教学成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我们让学生学会了更好的生活。4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谋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密切现实。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做肤浅的,表层的理解。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忽略了学生对未知世

8、界的探究,这是与传道、授业、解惑的精神相违背的。实际上事事都要学生亲历体验实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在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使他们超越自身环境和经验的局限,利用已知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学习。不断的促使学生变未知为已知,变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