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线条_教学设计

会动的线条_教学设计

ID:37202339

大小:4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9

会动的线条_教学设计_第1页
会动的线条_教学设计_第2页
会动的线条_教学设计_第3页
会动的线条_教学设计_第4页
会动的线条_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动的线条_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业类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之前第三课《画中的线条》一起,构成本册教材线条系列教学内容。线条是绘画的基本语言。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这一个基本造型要素,体验线条的动感,感受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大胆运用动感的线条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本课时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2.能力目标:尝试画出动感的线条,并能运用各种动感的线条表现物体的动感。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3.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和热爱美术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教学难点线条的动感表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教具,小棒上系一长飘带并演示彩带舞。“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跟会跳舞的丝带,你们想看它跳舞吗?”老师在音乐声中舞动手中的彩带,让彩带在空中尽情地舞动。2.学生把手指当成彩带,跟着老师一起舞一舞,看看谁舞的最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画出波浪线、圆圈线、螺旋线、随意的弧线)3.板书(直线、曲线),师:“你觉得哪一种线条更有动的感觉?”生:“曲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会动

3、的线条”(出示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还属于好奇心很强的阶段,利用直观激趣的导入方式不但可以轻松地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看一看、动一动的热闹场景中感受、认识“会动的线条”,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顺利进入角色,直观地感受线条的动感。)二、讲授新课(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 1.欣赏课件里的几张动感的作品《飞天》、《海面》、《鱼》、《芦苇丛》,提问:看到这几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能否从画里找到“会动的线条”?(我精心挑选了舒缓、强烈、有序、无序等四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线条的魅力。)展示课件:把四幅图放到同一个画面,老师对四幅画

4、作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找一找,画面中是否有会动的线条,并和小组成员一起探讨:画面中哪一部分运用了会动的线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小组交流探讨,具体谈一谈每幅画中的动感,画面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感受线条的表现力:《海面》中的波浪用了非常动感的线条,让人感到大海在咆哮,感觉暴风雨马上来了。《鱼》用了动感的线条来描绘鱼,让我们看到鱼在舒适惬意地游泳。《芦苇丛》让我们仿佛看到一阵风正在吹动着芦苇丛,芦苇丛在迎风飘动。《飞天》仙女裙带飘飘,正在优美地飞翔跳舞。 3.老师选择四幅画中的一幅《鱼》在黑板上示范动感的线条,让学生跟着画一画,通过实践进一步感受线条带来的动感(老师可以做适当的巡视,

5、及时地表扬学生优点;有的学生画的比较慢,教师可以喊停,按步骤继续下面的环节)(设计意图:从刚才热闹的情绪中收住,静动自如,让学生带着“找会动的线条”为目的去欣赏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进一步感受动感的线条可以让物体动起来,感受线条的表现力。让学生通过小练习,真切地感受线条的表现力。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下节课的作业做好铺垫。)三、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会动的线条)1.师:“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能看到会动的线条,想一想,你在哪里看到过会动的线条?”生答:跳绳、跳舞、风中的衣服、头发、红旗等2.老师引导学

6、生结合答案展开联想(可选取学生所答的物品中的1-2件物品或场景来范画,让学生跟着一起画一画,进一步感受线条的表现力。感受动感的线条可以让物体动起来,仿佛物体有了生命力。)3.教师板书范画:龙卷风等(通过范画龙卷风与其他物品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动感的线条也有很多种,有的舒缓,有的强烈,有的有序,有的凌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相结合,让所学知识生活化,更能加深学生印象,对线条的表现力有更深的体会。通过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让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更大发挥。)四、小练习展评  把刚才的小练习放在桌子中间,同组学生一起按老师给的评价标准完成自评互评,一起夺取“小组之星”。在此基础上,

7、再由教师点评,使学生不仅能正确肯定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在相互的评价中发现不足,进而有效改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能看懂,而且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一环节还能让学生学完这一课后,掌握正确评述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评价标准:每个“苹果”代表作业中优秀的一面,如线条有动感一个“苹果”;线条流畅,有一定美感一个“苹果”;线条注意到轻重粗细一个“苹果”。)(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努力体现评价标准的多维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