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之自然

浅谈《老子》之自然

ID:37172654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1

浅谈《老子》之自然_第1页
浅谈《老子》之自然_第2页
浅谈《老子》之自然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老子》之自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老子之自然《老子》一书虽然只有五千言,历代注释、解释、翻译、发挥老子思想的著作却可能数万倍之多,大家也都承认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或主要特点。自然的意思就是自己如此。从词汇的构成来看,自然是“自”(自己)加“然”(如此)。无论我们怎样解释“自然”的语法成分,其自己如此的意含都是最基本的。“莫之命而常自然”就说明自然是不需外在恩赐或控制的。用现代语言来说,自己如此也就是强调事物动因的内在性。凡是由内在原因或动力而发生的事物,就是自然的,反之就是不自然的。用于道德分析,凡是发自内心道德感情的行为

2、就是自然的道德行为,因惧怕某种压力而表现出来的言行就不是自然的道德行为。由此产生的自然的另一个意含就是外力作用的间接性。因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必然要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所以在强调自己如此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内在动因和外部作用的关系问题。所谓“百姓皆谓我自然”就是说圣人虽有作用和影响,但百姓并没有感觉到其作用和影响。在这种间接或柔顺的外力影响下的事物的发展,仍然可以看作是自然的。对于人际关系来说,无论是别人对自己的影响和施与,还是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和劝告,越是尊重对方的内在动因、越是考虑自愿的

3、原则,就越符合自然的价值标准,而勉强自己接受或强制别人接受都是不自然的。自然意味着发展轨迹是平稳的,或者说是可以预见的。事物本来是怎样的,现在和未来就大体还是怎样的。“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并不是让事物永远保持不变,而是辅助万物的自然的变化,也就是平缓的发展或演化,既不发生突然的变化,也没有突然的中断。从运动轨迹的角度讲,其过程是平稳的,从变化的趋势和未来讲,其过程是可以预见的。这两者的实际内容是一样的,因为平稳的发展过程,其未来状态自然是可以预见的,而潜藏着各种意外变化的过程则是不可预见的。对于

4、人际关系和道德行为来说,有一贯性的表现是比较自然的,突然发生或突然改变的就是不自然的。因此,被迫的突然改变的行为就会给人不自然的感觉。 考察自然之学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老子推崇一种完全顺应自然本性的生活方式,对“自然之境”怀有极其强烈的向往之情,将其提高到了一个根本性价值的地位。他曾总结了人、天、地、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总原则。在这里,地、天、道不过是从人向自然过渡的桥梁,老子所强调的正是要求统

5、治者应该效法自然,行自然之政令,使人类社会得以自然而然地发展。老子并不是要把人们引向神秘、玄虚的形上世界,而是要让人们回复原初的自然生活本能。正如南宋哲人董思靖在《道德真经集解》中所评:“道贯三才,其体自然而已。”侯外庐说:“这里所谓天、地、道、自然诸观念虽然蒙混,但是人的社会秩序适应物的自然秩序,这种关系却表示的十分明白。”任继愈先生也认为:“道不是来自天上,恰恰是来自人间,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道路。”这条“大道”贯通了人与自然之境,人法地、法天、法道,都是为了能够顺任自然。自然并非外在

6、于道,道本身就是自然的。河上公注云:“道性自然,无所法也。”这样,老子哲学中以自然为终极价值的特点凸显无疑,既然道的自然无为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人就只有纯任自然才能实现社会生活的和谐。从自然的上述意含,我们很容易推出自然的状态必然意味着和谐,意味着没有剧烈的冲突,既没有内部的冲突,也没有外部的紧张和斗争。显然,无论内部冲突或外部斗争都是破坏事物自然发展的,是和自然的原则不相容的。因此,凡是有利于维持或实现总体秩序之和谐的行为、学说,就是接近或符合自然原则的,凡是有可能引起冲突与对抗的言行就是违背自然

7、之原则的。老子哲学有一个可能的体系结构。这就是以自然为中心价值,以“道”为自然和无为提供了超越的和贯通的论证,以辩证法为自然和无为提供了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经验性的论证。这种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有机重构”突出了“自然”在老子思想中的价值地位,对于重新考察道家与儒家的关系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老子所关心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自然的和谐,而下是自然界的状况问题。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这篇读书报告即使触及了一点点老子智慧的精华,也只是冰山一角。但是《老子》一书中所折射出老子的这种顺任自然无为而治的胸襟,

8、虚怀若谷谦下明善的精神,令我深深地感动。我想,这也许就是老子之道的妙处吧。 最后,我想以《结语.家在旅途》中的一段话结束:自然,还是不自然,并不取决于状态本身的特性,而是取决于状态与环境态势的关系,取决于形态化生及其维持的机制。脱离一定的环境态势以及形态的化生与维持机制,状态本身无所谓自然或不自然。所以,“自然”的要点在于柔弱、善下,而不在于对具体的名教的顺与反。“人之道”并不总是既柔弱又善下,“自然”并不是人们想自然就自然,也不是对现状的一成不变的放任,因此,道者仍然必须去推行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