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之“柔弱”“不争”“处下”思想

浅谈老子之“柔弱”“不争”“处下”思想

ID:44301612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浅谈老子之“柔弱”“不争”“处下”思想_第1页
浅谈老子之“柔弱”“不争”“处下”思想_第2页
浅谈老子之“柔弱”“不争”“处下”思想_第3页
浅谈老子之“柔弱”“不争”“处下”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老子之“柔弱”“不争”“处下”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老子之“柔弱”、“不争”、“处下”思想摘要:《老子》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哲学著作,集中体现了老子充满着思辨哲理的哲学思想和鲜明的社会观念,是我国占代文化经典中的瑰宝。尼采如是此书赞扬此书:“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鲁迅也有“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主真谛”的高度评价。如今看来,老子“道”的理论以及“无为”、“自然”的思想历久弥新。本文将通过对曲“无为”、“自然”衍生出的“柔弱”、“不争”以及“处下”等观念进行论述。关键词:柔弱不争处下从“柔弱”、“不争”意思入手“柔弱”、“不争”是道教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

2、柔弱”意为软弱、柔软。道教认为柔弱是道的重要特征Z-O主张治理国家、社会行为以及内丹修炼等等都应该刚柔相济,以柔克刚。⑴“争”字本意:彼此竞引物也⑵,就是相互撕拉事物。“争夺”、“争取”、“争抢”等词都是源于此义项,并由此抽彖引中出“争强”、“争胜”等词汇。所以,所谓“不争”,可以理解为自然无为,不争名夺利。圣人之“处下”与“不争”《老子》先后在第七章和第六十六章分别提及“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和“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认为圣人如果想成为百姓所拥戴的君王,他们必须会谦虚卑下,如果想居于方姓Z先,必须会后已而先人;能够以

3、谦下的态度,不总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能适当地为别人着想一下,这样可以为自己以后的生存留有发展的空间。第六十六章说“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这样圣人处民之上,管理百姓,百姓的负担不会重,也不会受到伤害,“故能成其私”。“处下”是一种积蓄力量、酝酿准备、保存实力的状态,目的在于让口己有足够的时间静观其变,等待恰当的时机,创造条件以便实现转化,待到准备充分,时机成熟之时再采取行动,从而后发制人,得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效果。老子在第二十二章表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冇功;不自矜,故长。”可见老了极力反对那

4、些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人,认为他们这样恃才傲物、居功自傲、锋芒毕露、自我膨胀,忘乎所以都会自种祸根,自受英害。所以,二十四章有“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相呼应,这深刻地指出了自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是不会通晓事物而自明的,自我夸耀冇功的人是会丧失其功劳的,总是自高自大的人因为骄傲而导致落后,所以不会长久的。相反,圣人往往会选择低调谦下的处世态度默默无闻地实现门己的价值,因为他们深知,过早地暴露实力,必将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排挤,许多不

5、,]源自百度百科⑵《说文解字》之“争”字释义必要的麻烦也会由此而生,无疑给白己的生活平添了些许压力,将口己搞得

6、身心俱疲,是典型违背“自然”的现彖。因此,“不争”是化解这些孑盾,顺其自然的最佳选择。水之“柔弱”与“不争”《老子》第八章开篇强调“上善若水。”老子Z所以给予水如此高的评价正是因为“水善利力物而不争”。水是世间至柔之物,《老子》第七十八章中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因其至柔,所以攻克坚强东西的力量没有什么事物能够胜过它。姑11放下大江大河不谈,单说“水滴石穿”,水的“柔弱”不是懦弱无能,而是坚忍不拔,这是任何利器无法比拟的,耍知道,任何利器都会变钝,而水则不然。在此,我们可以重新理解“柔弱”一词的概念,应为“坚韧”。老子在第四十三章

7、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即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畅通无阻。这里老子所言“至柔”之物,也是指水。水,虽然“攻坚强者莫Z能胜”或“驰骋于犬卜'Z至坚”,但却能随方就圆而不争胜好强,是谓“不争”也。值得指出的是,老子教人效法水Z“不争”,并非教人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而是教人要法“道”自然而有所作为。《老子》第八章补充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意指“对待个人地位上,避高趋下,善于位居众人之后,不计地位卑低;心境,善于保持深沉宁静的状态;与人结交,善于友好、仁爱而不求报答;说话,善于恪守信用;执政,善

8、于做到清正廉洁、公平不倚,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处事,善于发挥能力并圆融;行动,善于随顺天时、把握时机、合乎时宜。”⑶这种“水”的“柔弱”和“不争”的处世之道在今天看来历久弥新。“处下”“不争”与“绝巧”、“弃智”“绝巧”、“弃智”二词源于《老子》笫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意思是,杜绝和抛弃聪明巧智,百姓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杜绝和抛弃仁义,百姓口J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杜绝和抛弃敲诈私立,盗贼就不会存在了。这里是老了对儒家思想的抨击,同时突出了“处下”和“不争”的深层内涵。老子认为,儒家的圣智、仁义、巧利,是统治者扰民的

9、“有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