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养生思想

浅谈老子养生思想

ID:44625244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老子养生思想_第1页
浅谈老子养生思想_第2页
浅谈老子养生思想_第3页
浅谈老子养生思想_第4页
浅谈老子养生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老子养生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摘要:论文论述老子的养生思想。认为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在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论文认为,老子的思想源头是《易经》。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委曲求全,大巧若拙。顺其自然,健康长寿。其具体方法有:至虚守静,终身不殆。意守一窍,排除杂念。闭目塞听,回光返照等等。关键词:老子养生思想源头原则方法现实意义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

2、养的意思,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养生文化相比,屮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屮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的养牛理论中,老子所著的《道徳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其中的养生观点更是中国养生理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就《道徳经》的养生思想做些粗浅分析:一,老子养生思想的源头:老子的思想源头是《易经》。《易经》最初的东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东西

3、。所以老子是先研究易经的源头,然后有大的领悟,又按周易的格式,写了一本《道德经》,从理的角度來讲解天道、人道。老子的《道徳经》分成两部分,上卷讲天法道,下卷讲人心徳。而《周易》的格式也是一样,上部分讲天体演变过程,下部分讲人类的演变过程,所谓的“易”,就是演变的意思。因此,《道徳经》以其独特的思想注解了《易经》的最高境界一一人道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是以《易经》一-书为基础,以阴阳相生相克Z道为原则写的《道徳经》。主要是以天体运动规则为核心,提出人的心境修炼、处事之道的一木

4、书。应该说,《道徳经》无处不蕴含着《易经》中的白然规律和哲学思考,比如说阴阳学说:有阴便有阳、有阳便有阴、阴阳相生相克等,也即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物极必反等。二,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在《道德经》笫44章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认为,牛命比名利和财富更为可贵。过多的贪欲必定会造成极大的耗费,过多的贮藏必定会造成严亜的损火。知道满足就不会招来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如能做到

5、这些,就可以使生命安全长久。在第46章中,老子又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Z足,恒足矣。”老子把有道和无道的世界进行了对比,揭示战争的根源是君主无道。君主无道是扩农领土,贪得无厌,永不知足。所以说懂得满足,才是永远的满足。44章是针对普通人修道而言,46章是针对国君修道和治理国家而言。但不管普通人也好,国君也好,修身养性也好,治理国家也好,都须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才不会招来灾难。反之,则祸害无穷,甚至招来杀身之祸。2、委曲

6、求全,大巧若拙。在《道徳经》第22章中,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章,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认为,委屈反而能保全,弯曲反而能变立,低凹反而能积满,陈IH反而能出新,少取反而能多得,贪多反而会迷惑。因此,圣人遵守着一(即道)行事而成为犬下的典范。不自以为是,才声名远扬;不自我显需,才能口明;不口我夸燿,才能有功;不口以为贤能,才能高于别人。因为与人无争,所以没有人能和他相争。在《道徳经

7、》第45章中,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这章的意思是:人的成就仿佛育缺陷,它的作川不会穷尽。非常挺直像弯曲,极其灵巧像笨拙,极其有余像不足,非常善辩像说话迟钝。不停跳动可以战胜寒冷,内心安静可以驱赶酷热。追求清静无为的人,可以成为天下的君长。在这两章中,老子谈的都是相反相成的哲学道理,充满朴素的辩证思想。才盾事物的双方,既相互排斥或相互斗争,乂密不可分,互相成全,互相配合,具有同一性。在一定的条件卜,才厉的事物

8、还会向对立的方向转化和发展。在这两章中,老子谈的委屈则全,少取多得,不自以为是,不向我显耀,与人无争,大成若缺,大巧若拙等不仅是如何为人处世的问题,而口是如何修道养生的大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悟。3、顺其自然,健康长寿。老子在《道徳经》第50章中说:“出生入死,生之徒I•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牛生Z厚。盖闻善摄牛者,陆行不避兇虎,入军不被甲兵,兇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这章的意思、是,人出世为牛,入地为死。人牛,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