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子》思想

浅谈《老子》思想

ID:35383480

大小:57.1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老子》思想_第1页
浅谈《老子》思想_第2页
浅谈《老子》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老子》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老子》思想文传1201雷职源20126111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哲人的思想不同于其他哲人,他大胆而又深远地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呼吁回归原始部族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平和谐相处。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老子生于约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据说是《道徳经》的作者。还有人认为他的身份是楚国人老莱子,与孔子同时,司马迁在其《史记》里记载道:“或曰:老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Z用,与孔子同时云。”也有人认为他是周太史脩,生活在孔子死后的一

2、百多年里。但无论他是李耳,还是老莱子,亦或是周太史催,都不影响我们对这部《道德经》的高度评价,这部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经典著作,在今天依旧发挥着它的余热,为人们在解决宇宙之谜与世界之道上提供了崭新的方向,对人类心智的启发和良知的培养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本文将以《道德经》原本为基础,浅谈老子的思想精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中开篇便提出了老子最根本的思想: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真正的道和真正的名都是不可言说的,如果能说出來,便是普通的道与名,便不具备真正指导众生,体现宇宙运转规律的作用。“无名天

3、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既然世界上有了道与名,那乂是什么创造了天地和万物呢?西方基督教的教义一一《圣经》中认为是上帝在六天内创造了世界和万物,第七天创造了人。中国古代也有“盘古开天辟地”、“女蝎捏泥造人”等神话传说,但是这些在人们的认识中,终归是一些神话的存在,并不能深刻地揭示宇宙奥妙的本质。老子认为,无与有才是天地的开端和万物的圣母,他们依靠“道”运作起了这个世界。这个说法看起来似乎十分晦涩,但如果我们仔细理解就会发现,无和有并不是一种僵化的存在,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事物都在经历这个过程:植物会生长,也会死

4、亡;人会出生,也会去世。无与有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相互的转化,无会生有,有也会成无,老子正是通过这样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为我们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和本质,使我们认清了这个世界是如何存在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指出,无与有是我们认识道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无可以领悟道的奥妙,通过有可以体会道的端倪,只有了解了无和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道,接近道,从而认识道的运行和适应它的运行规律。“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Z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与有虽然是不同的名称,但是他们來源相同,都出自于道。所以既然道是玄妙的,那么无和有也应该是玄妙的

5、,并且还是玄妙Z玄妙,是妙法的总门。老子在这里强调了无与有的神秘,也反映了世界是神秘而玄妙的,想要认识世界的玄妙是特别困难的,但并非没有可能,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如何理解“道”的,只要理解了“道”,万物玄妙的大门白然会为我们敞开。上善若水老子在道德经中经常以水來说事喻理,分别在《道德经》第八章和第七十八章中提到过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真正善的人就像水一样,他无吋无刻不在滋润着的万物,万物因他而获利成长,而且他也不与万物相争,经常处在所有人都不喜欢的地方,但是在这样的地方才是最接近的道的地方,因此像水的善人最

6、能体会道的玄妙。水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事物,它没有形状,却也万般变化,这种特性决定了它能够适应任何地方,以最柔软的形态包容万事万物。像水的人也是如此,他们一般心胸宽广,待人接物灵活自如,善于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因此他们不怕任何突如其來的改变,总能够让自己很好的顺应自然的规律,即使身处险境,也能应付自如。这样的人才最能接近道,因为道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只有以白然的心态去接近道,才可以看清道,认识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论证了水德之人的优势之后,老子就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标准,用來告知人们

7、如何成为水徳之人。居住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宽广,深不可测;待人接物善于友好真诚;说话善于信守承诺;为政善于从简治国;处理事情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吋机。因为这样的善人有了不争的品格,所以他才没有过失与怨咎。老子阐述的非常全面,给我们在行动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这也说明了《道德经》并不只是在故作神秘,它在实践方面也达到了易于使用的程度,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老子所说进一步完善自己,去体会《道德经》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德经》可以分为“道经”和“德经”,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老子Z

8、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在他看来,“德”是“道”的属性,是“道”在人间的体现,所以“道”应在前,“德”应在后。但是什么样的“德”才是“道”的真正体现呢?“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